七一社區        注冊

經濟日報:農村產業融合須夯實“田頭”基礎

李彥赤

2016年01月07日10:5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農村產業融合須夯實“田頭”基礎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加強農業源頭呵護。一方面加快科技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並引導金融資源加快對接“三農”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實際上,“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並不是新說法。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普遍都是用工業方式發展農業。農業不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現代化就失去了支撐﹔反過來說,隻有根本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

  在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些領域,已經呈現出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甚至二三產業聯動的特點,與工業產品的生產特點極其相似。但也必須看到,農業天然具有的弱質性決定了其是一個要比工業、商業等承擔更多風險的產業,這種弱質性尤其體現在生產環節。因此,筆者認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加強農業源頭呵護,從以下幾方面夯實農業生產的“田頭”基礎。

  加強農業源頭呵護,應進一步加快科技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我國目前是世界上人均農業資源最為稀缺的國家之一,戶均隻有不到9畝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想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必須走技術替代路線,加快科技在農業生產特別是田間地頭的應用,比如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等,以此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加強農業源頭呵護,應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超小規模經營,不利於農業生產專業化、標准化、科技化發展,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目前,我國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在堅持農業家庭生產經營的基礎上,通過適度規模經營達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順應了農業發展新趨勢。當前,還要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機制,引導包括家庭農場主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轉變。

  加強農業源頭呵護,還應引導金融資源加快對接“三農”。我國農業生產環節中,小農戶佔比較大,其發展生產、不斷壯大的需求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了金融對“三農”的支持作用。然而,由於信息不對稱、成本高等問題,小農戶往往難以獲得金融支持。對此,筆者認為,應積極推動農村內生性合作組織的建立,在組織內部資金互助的基礎上,解決農戶與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從供給側支持農戶發展生產創造有利條件。此外,地方政府也應在強化財政金融合作、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探索,出台持續且穩定的配套政策,引導銀行資金更好地惠及“三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