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林 趙偉峰
基層干部如果對報刊“訂而不閱”,跟著網絡信息跑,熱衷“小道”和八卦,怎麼能擔負起向基層群眾釋疑解惑、引導基層群眾正確認識大事和大勢的重任?
隨著媒體格局的新變化,傳統主流媒體影響力下降,人們獲取信息過多依賴移動互聯網,學習碎片化的現象比較明顯,基層宣傳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挑戰、新課題。
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電子閱讀雖然便利、快捷,但網絡上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以偏概全的觀點容易造成人們思想認識的混亂,斷章取義、粗淺浮躁的弊端不容忽視。最近,筆者在某著名搜索網站搜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詞條時發現,該詞條表述比較陳舊,沒有及時更新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內容,對於“小康”的標准列了十條,比如,“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目前,我國人均GDP已達7800美元,是否意味著我們早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見,簡單的信息匯總,缺乏系統性的准確解讀,必然造成以訛傳訛、似是而非。更不用說,利用網絡散布謠言與虛假信息,甚至歪曲篡改歷史等現象帶來的思想混亂。
電子閱讀在帶來便利和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導致學習的碎片化。因此,我們應積極倡導正確的學習理念。紙質閱讀對於系統全面地認識事物、把握規律大有裨益,網絡平台只是輔助手段。從全社會來講,閱讀習慣應復合化,堅持報刊書籍+互聯網的閱讀方式,取長補短、不可偏廢,從而更好地把新的思想理論觀點學習得更加深入透徹,不應讓碎片化的“淺閱讀”成為主流。
地方主流傳統媒體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有一定的征訂量,但不可否認,當前不少基層干部忙於事務性工作,丟掉了自覺學習的好傳統。即便學習,也是熱衷於網上瀏覽信息,對主流報紙“訂而不閱”,這對基層宣傳工作帶來的沖擊不可忽視。與中央主流媒體一樣,地方傳統媒體也肩負著思想輿論引導、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等重任,基層干部如果對報刊“訂而不閱”,跟著網絡信息跑,熱衷“小道”和八卦,怎麼能擔負起向基層群眾釋疑解惑、引導基層群眾正確認識大事和大勢的重任?
當然,地方傳統主流媒體也應主動順應形勢發展變化,加快布局新媒體建設,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既要堅持“內容至上”,著力推進內容創新,貼近基層受眾,增強權威性、公信力,贏得受眾,又要加快新媒體平台建設,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佔領信息傳播的制高點,鞏固和保持主流地位。
思想輿論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復雜,基層宣傳工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發揮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增強陣地意識,強化陣地建設。地方黨委要以有效措施倡導並確保基層干部重拾讀書看報的優良傳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手抓,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陣地,最大限度地擠壓錯誤思想觀點的傳播空間,改善基層輿論生態,更好地凝聚推動“四個全面”協調發展的共識和力量。
(作者系中共柳州市委宣傳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