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笑語
當前國內市場供需出現了新的變化,確有必要重新審視產品與市場、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回答好“用什麼樣的產品去佔領什麼樣的市場、滿足什麼樣的需求”這個問題。近來中央多次提出要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藥方”。也要認識到,需求側方面決不可放鬆
華為公司日前公布2015全年數據,預期實現銷售收入約3900億元,尤其搶眼的是智能手機,已在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中國智能手機的世界影響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依靠的正是優質的產品和旺盛的需求,這不但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也是制造業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強調的“產品要有市場”,正意在於此。
中國曾被譽為“世界工廠”,許多產品產量世界第一,在這一背景下還要強調“產品要有市場”,是由於當前國內市場供需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隨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許多產品從設計、工藝到創意、理念都跟不上新的需求。日本的馬桶蓋、韓國的電飯煲、德國的指甲刀、瑞士的削皮器……這些貼近生活的“小玩意”都蓋過了本土產品的風頭。二是我國制造企業大多處於產業鏈中低端,一些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大量低端產品即便打出了“白菜價”也無人問津。技術含量少、資源投入大、實際利潤低、環境代價高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痛點。如此看來,當前確有必要重新審視產品與市場、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回答好“用什麼樣的產品去佔領什麼樣的市場、滿足什麼樣的需求”這個問題。
近來中央多次提出要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藥方”。宏觀層面上,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減少政府干預微觀經濟,尊重市場規律、改善營商環境,消除一切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打破削弱競爭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加強根本性制度建設,給創新者、創業者更多財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發明家的才能,鼓勵創新,在全社會樹立起崇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積極氛圍。微觀層面上,則要看企業有沒有動力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有沒有意願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有沒有恆心精工細作、鍛造“百年老店”的品質和品牌,有沒有能力發現市場需求和消費變化,隻有飽含創新內涵和工匠精神的產品,才能征服市場、獲得收益。
同時也要認識到,需求側方面決不可放鬆,對於某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必須採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手段解決。目前,我們在中西部鐵路、大型水利工程、棚戶區改造,以及城市地下管廊等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相關需求仍然很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回旋空間所在。加緊補足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短板、擴大有效投資,正是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渠道。此外,還要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增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開辟海外市場,千方百計擴大需求,挖掘經濟增長潛力。隻有通過推進結構性改革,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再平衡,才能最終形成“產品擁有更高端市場、市場催生更優質產品”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