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器家用是愛的“錯位”表達

徐達勝

2015年12月10日15: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浙江海寧許汝霖專題。清代著名清官能吏許汝霖一生清明、光明磊落,慷慨好施、安於清苦,留給后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他的為官之道“清慎勤”和治家之道“孝儉廉”,讀罷深感於心。

在人情不古、日用紛華、事多違禮的環境下,許汝霖反思自己的為官之路和為人感悟,從一個個生活小節著手立規定矩,教育子孫儉為貴、孝為本、重清廉。其子順天府丞許惟模,下屬按例饋贈“值數千金”的禮物,便受到許惟模嚴厲訓斥,后代子孫秉承家風、人杰輩出。由此可見,許汝霖給后代子孫留下的東西遠比真金白銀更顯“含量”。

相比之下,在打“虎”拍“蠅”的當下,總有那麼一些腐敗情景劇讓人唏噓不已,以腐敗官員為中心,上演夫妻聯手、父子上陣、兄弟串通的連環戲,結局是一朝夢醒、滿盆皆空,誤了自己,害了家庭,任性的“權力之手”為他們戴上了冰涼的手銬。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歷來都是孝悌之邦。鮮有不愛惜自己父母、子女及家庭的,貪官污吏概莫能外。縱觀曾經的周永康、劉鐵男、周本順之流,同為眷顧親情、關愛家庭之舉,結局豈止天壤之別?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批又一批曾經猖獗的“虎蠅”落馬。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值得我們反省的是,在我們黨員干部隊伍中,不乏有這樣一類人,一門心思忙碌於升官發財,沉溺於燈紅酒綠,奔波於鶯歌燕舞,他們不僅放縱自我、任性妄為,還企圖庇護家庭、恩澤子女,總想給子孫留下享不盡的榮華、用不盡的財富,手中的權力淪為了家用的工具。

近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一些典型案例同樣很有警示意義。有的黨員干部自身不貪不腐,卻出於對子女的溺愛、對家庭的感情“欠賬”,用公權謀私彌補之。還有的黨員干部因大操大辦婚喪喜宴事宜等受到查處,想圖個面子和“裡子”,也少不了公權的影子。

人之為家,看似情有可原,其實不然。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在其悔過書中提到,“錯誤的價值觀”是其陷入沉淪的重要思想根源,更醒目的是他通過言傳身教把這種“一生追尋捷徑”的價值觀傳給其子。罪惡的種子一旦埋下,總有一天會結出墮落的惡果。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名黨員干部對家庭之愛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達、不一樣的呈現。但有一個道理千古不變,那就是人之為家,當為之計長遠。《史記》記載,秦朝丞相李斯臨刑之前,曾對其子哀嘆: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父子相對大哭。權力可以成就一個家族,也足以毀掉一個家族。古語有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該給家庭留下什麼,怎麼留,都值得深思。

王岐山書記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首要,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DNA。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當始終謹記自己是黨的人,是人民公仆,修身為官皆不可誤,一言一行當與角色相稱。“一人不廉,全家不圓”的教訓啟示我們,清廉安康是對家庭最好的愛。況且自身都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留給家人的哪裡是永不褪色的“真金白銀”,很有可能就是禍根。

當前,我們社會也不同程度存在“人情不古、日用紛華、事多違禮”的問題,許汝霖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僅僅自己做好是不夠的,還要管好家庭。修身齊家,既是個人的需要,也是我們組織的要求,做好了這一點才能與新修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提出的“廉潔齊家”要求相稱。把我們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為國為民的家風留給子孫后代,這才是最好的財富。

“刑不上大夫”、“國外是腐敗分子的天堂”等邏輯的打破,反復驗証了一個朴素的哲理:天下唯有畏法度者最快活。那些鮮活的案例,給我們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不要把愛放錯了位置,公器家用是愛的“錯位”表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