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文龍
大事難事看擔當,也看紀律。
當年,百萬大裁軍的成功,靠覺悟,也靠紀律。
某軍在被宣布撤編后,軍首長每天早晨照常帶操跑步……他們依然是正正規規的軍人!
某軍機關大院在移交前夕,路照修,樹照栽,基層工作會議照開。軍隊建設的大局,軍隊未來的利益,是他們最高的行為准則。
他們不愧為子弟兵,不愧為視紀律如生命的鐵軍。
非常時刻,需要非常的紀律。今天,新一輪軍事領域的變革,要解決的大都是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涉及權力的分配、利益的調整、體系的重塑,推進起來確實不容易,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紀律來保証。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我軍打勝仗靠紀律,應對全面深化改革這場大考同樣靠紀律。毛澤東同志說過,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如果說改革的方針、方案、政策是王道,那麼我黨我軍的紀律和規矩就是霸道。令嚴方可肅軍威,命重始足整綱紀。直面改革,紀律底線決不可逾越。
改革來臨之際,很多單位都按照紀律要求,對軍隊資產進行了登記統計,對人事制度進行了反復強調,對資金使用進行了嚴格管控,體現了很強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前不久,軍委巡視組進駐四總部,一個目的就是要嚴明黨的紀律,為軍隊改革提供作風紀律保証。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劃定了紀律的六類“負面清單”,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線。改革面前,每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要多些反躬自問:是不是遵守了政治紀律,有沒有“妄議中央”的現象,有沒有對改革方案指手畫腳,有沒有傳播政治謠言﹔是不是遵守了組織紀律,有沒有突擊提拔干部、調動兵員,有沒有以人劃線、搞小圈子,有沒有不講組織原則重用身邊人﹔是不是遵守了廉潔紀律,有沒有私分公物、變賣軍產的現象,有沒有突擊花錢、違規用錢、揮霍浪費、擅自處理物資裝備的情況﹔是不是遵守了工作紀律,有沒有不履行主體責任對部屬不管不問的,有沒有故意隱瞞單位資產的,有沒有泄露改革中的相關秘密的。如果有,必須立即停手,及時糾正。否則,由破紀到破法,再想收手就晚了。
紀律是塊鐵,誰碰誰流血﹔紀律是塊鋼,誰碰誰遭殃。上世紀80年代百萬大裁軍之所以推進順利,得益於紀律的約束,也得益於紀律的懲戒。裁軍前,全軍各級紀委幾乎都召開了會議,分別列出了若干“必須”、若干“不准”,層層下達。然而,利益具有不法的本能,仍有個別單位出現了“分田分地真忙”的熱鬧景象,今天分機動福利費,明天發烤火費,后天又發購買學習資料的黨團費。正分得熱鬧,軍委紀委的專職委員帶著工作組到了,查明情況后,單位領導作出檢討,相關人員受到紀律處分,該退還的財物如數歸公。
當今的改革,不比80年代,一些單位的家底更厚了、資產更多了,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更大了,稍微一劃拉,就能把腰包塞得滿滿的。如果心中無紀律,手上無戒尺,這樣那樣的跑冒滴漏、跑風漏氣,脫綱離譜、脫軌越界就會發生。到頭來,就會從“好同志”淪為“階下囚”。隻有堅守國家利益的高線,嚴守黨的紀律的底線,爭當忠誠、干淨、擔當的實干家和弄潮兒,才能在改革大考面前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紀律是集體的面貌,集體的聲音,集體的動作,集體的表情,集體的信念。”紀律關乎強軍偉業,也關乎改革大業。每名黨員干部都要自覺喚醒黨紀黨規意識,把黨紀黨規刻印在心上,成為心靈深處的“壓艙石”,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如此,則改革必成,強軍可期!
(作者單位:9627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