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指出,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二十國集團要確定目標、指明方向、發揮領導力。我們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既要採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2015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創始成員,也是二十國集團的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的貢獻,不僅首先源自自身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是來自於增長路徑的設計和互利共贏的實際行動。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每次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和提出的積極主張,是在向世界各國傳遞中國信心和中國力量。本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開宗明義、實事求是地回答了“怎麼看”與“怎麼辦”的問題,特別是提出的“三個既要又要”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開出了良方,充滿了辯証法,體現了科學性,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系。標本兼治、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加強黨風政風建設,都必須正確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堅持內外兼修、標本兼治,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抓住了眼前,又面向了長遠,既突出了穩增長,又體現了促改革,對於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就業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世界各國,既要看到經濟社會好的一面,更要看清影響發展甚至制約發展不利的一面,並努力通過改革創新、開放包容、協作共贏,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增強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把握好實踐與認識的統一。繼承與發展、實踐與認識,是有機統一、互相依存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是也不能搭建空中樓閣,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充分尊重實際、全面利用好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凝聚共識,謀求更高、更強、更遠的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所強調的,“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近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世界矚目,也有目共睹。當前,站在“十三五”的門檻上,一方面,我們要全面總結、貫徹落實好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建設成就和實踐成果,不能拋開實際、拋棄實踐﹔另一方面,要在全面總結、科學提煉的基礎上,作出新的判斷、新的決策,並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國人共識,並積極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國主張、貢獻中國力量,從而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發展理念。世界各國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充分落實好以往已經形成的各項合作成果,並在新的起點上凝聚新的共識,謀求新的合作,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辦理好國內與國際的事情。世界共榮、全球一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和平的大環境,世界的騰飛也少不了中國作用的發揮與力量的貢獻。當前,世界風雲變幻莫測,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是,中國政府一直在採取積極穩妥的措施,一方面著力解決好國內事情,另一方面也積極承擔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大國責任。習近平主席強調,“既要採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體現了中國信心和大國擔當。中國信心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於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大國擔當,體現在從發展理念、發展速度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為確保峰會成功作出的最大努力和積極貢獻上,體現在中國“從不稱霸”、“從不擴張”、“從不滋事”的鄭重承諾和堅定立場上。隻有國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國際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才能真正實現世界共榮。
適應新常態、應對新常態,才能引領新常態、把握新機遇。中國近年來的發展,正是適應了經濟的新常態,才有了新機遇,更有了新發展,也有了新動力,這種新常態下的發展,也是中國軟實力不斷提升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到“四個全面”,再到創新驅動,是包容性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提升發展,也是新常態下的新要求。新常態更要有新作為。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讓我們繼續發揚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通過我們的行動,努力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開創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專題 |
· 倪洋軍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