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評論員:牢牢把握軍事文藝的魂

2015年10月17日16:2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牢牢把握軍事文藝的魂

  人無魂不立,文無魂不傳。“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一支纖筆下有靈魂,才能勝過三千毛瑟槍﹔一首山歌裡有精神,才能強過三個武裝師。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這一重要論述,為文藝工作、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我軍在新形勢下打造什麼樣的軍事文藝、如何繁榮軍事文藝提供了根本遵循。

  魂無所歸,則行無所依。軍事文藝隻有高舉黨的旗幟、高揚中國精神,融民族魂和軍魂於一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為根本任務,把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作為主旋律,才能激發正能量,塑造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沒有這個魂,我們的文藝就行無依歸﹔離開了這個魂,我們就不叫黨領導的軍隊,也不叫人民的軍隊。

  “無論是詩,無論是歌,都是炸彈和旗幟。”軍事文藝,歷來是時代最剛性的音符,為國家崛起、軍隊強大注入了鐵血陽剛。我軍打勝仗,靠槍杆子,也靠筆杆子。當年一場《白毛女》,戰士們看了所以能迸發出革命熱情、戰斗精神,那是因為作品裡有階級立場、有奮斗動力、有政治方向。《紅岩》《林海雪原》《長征組歌》所以能激勵官兵堅定信念、英勇奮斗,那是因為作品裡有正氣正義、有高尚情懷、有核心價值。《亮劍》《士兵突擊》《強軍戰歌》所以能鼓舞新一代革命軍人愛軍精武、強軍興軍,那是因為作品裡有主旋律、有好聲音、有正能量。實踐証明,軍事文藝正是憑著蘊含其中的“鈣質”“筋骨”“魂魄”,成為理想信念的精神營養、催生戰斗力的激昂戰鼓、保持革命軍人本色作風的鮮活教材。

  但要清醒地看到,隨著娛樂化、貴族化、空洞化的泛起,軍事文藝丟掉文藝之魂的問題時有表現。有的作品立意不高,缺乏政治意識、社會責任﹔有的熱衷一己悲歡、小資小調,甚至搞庸俗媚俗,不是教人向上向善,而是讓人消磨沉淪﹔還有的為了追求所謂發行量、收視率、票房收入,放棄了黨的文藝、軍事文藝應該堅守的東西,在市場大潮中迷失了方向。這些問題不解決,軍隊文藝事業就擔不起時代重任。

  魯迅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文藝沒了靈魂,“火光”“燈火”就會暗淡。牢牢把握軍事文藝的魂,一靠人的擔當,二靠好的作品。軍隊文藝工作者要做鑄魂育人的中流砥柱,旗幟鮮明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人民軍隊,表現家國情懷、大忠大愛,挺起精神脊梁。要充分運用真理真情真實的力量,真誠表現魂、塑造魂,熱情傳播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英雄之美,努力為官兵精神補鈣、士氣加鋼、思想淬火。要演繹好文藝真善美的特質,表現好強軍的“風花雪月”,用文化爐中之火鑄強國強軍的精神之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