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顯示,盡管面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和國內生產成本明顯上升等挑戰,中國仍是當前全球主要新興經濟體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這一超凡表現,是“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生動注解,是近5年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堅實步伐的有力彰顯。
“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不僅實現了增速全球領先,而且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據統計,“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處於絕對領跑者地位。同時,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邁進,2014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了53.1%,消費率提高到了51.2%,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48.9%。老百姓在轉型升級中分享到了發展的果實,高鐵就是一個最有力的佐証。2011年,我國高鐵營業裡程為5000多公裡,到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接近1.8萬公裡,城鄉居民生活正在因為高鐵的“大提速”而變得更加便捷、精彩。
輝煌成就得益於我們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得益於我們始終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十二五”以來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和啟示。對我國來說,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最大的國情,無論是長期存在的消費不足問題,還是當下人民群眾關心的上學、養老、就醫難等問題,說到底都是發展問題、體制機制問題,都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來解決。今后乃至更長時期,我們仍要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輝煌成就還得益於我們堅持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近年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有所突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露,拼資源、拼環境、拼人力的粗放增長方式已到了非轉不可的地步。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既要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促進實體經濟不斷壯大,更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挖掘經濟增長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強調,要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深刻揭示了變與新、變與進、變與突破的辯証關系,指明了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航標燈”。“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轉變中謀發展,向轉型、向調整要生產力,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到中流擊水,方顯英雄本色。中國經濟經受住了來自國際國內的重大挑戰與考驗,在高起點上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現在,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在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程中,中國經濟巨輪的“十三五”航程即將啟航,未來將繼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五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