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有小學生家長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孩子回家要錢,說是慈善日學校要捐款,而學校也給家長發來提醒孩子帶錢的短信。校方回應,“鄭州慈善日”捐款是市裡統一定的,每年都會向各市直單位發通知,具體到學校是“提倡老師捐一天的工資,學生捐一天的零花錢。”
讓孩子們從小開始懂得慈善的意義,是好事。只是慈善並非隻有捐錢這一項內容。不告訴孩子們是誰需要幫助、以何種途徑施以援手,不講清楚“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溫暖意義,只是生硬地提醒他們“拿錢來”,於慈善而言,真有好處嗎?相關活動的組織方與其費盡心思收錢、“強捐”,不如先做好諸如公開善款用途、去向,展示此前捐助活動成果等工作,引導公眾從心裡認同捐助這事。
□李法明/圖 童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