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京報:國企分類改革體現效率和公平

2015年09月14日08:49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國企分類改革體現效率和公平

  上一輪國企改革遺留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效率和公平的問題,這事關國企的定位問題。這次公益類和商業類國企的劃分,本質上就是給該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昨日,備受矚目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提出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要求和舉措。而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五輪國企改革。

  《意見》作為國企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其正式發布堪稱意義重大,不僅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系統明確了方向,而且其環環相扣,可避免單向突進式改革的阻力。

  聚焦到此次《指導意見》所提出的,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並以此為依憑,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和分類考核。應該說,這不僅符合我國國情,而且也使得國企改革更具可操作性。

  之所以稱這樣的國企“兩分法”符合國情,是因為在上一輪國企改革(1999年啟動)之后,此前國企普遍存在“主輔不分”、“大小混雜”的亂象,在經過國企主輔分離、抓大放小的改革之后,當下已經有了極其明顯的好轉。而面對當下國企普遍的大塊頭,仍然沿用是否身處“國計民生”行業已經不甚合理,因為,當前國企無論是能源礦產、基礎設施,還是軍工、糧儲,理論上均可用“國計民生”進行涵蓋。

  而在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之后,事關國企屬性的分類就可以清晰許多,事實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才不至因倉促推進而“因改生亂”。

  應看到,上一輪國企改革遺留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效率和公平的問題,這事關國企的定位問題。而關於國企定位的討論,近年來多次引起輿論波瀾,一直爭論不休。這次公益類和商業類國企的劃分,本質上就是國企定位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

  從常理上講,商業類國企更注重效率,更側重於在市場的商業運作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也為市場的發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公益類主要是考慮到民生及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提供。

  明確了國企分類,混合所有制式的分類改革才有了抓手,與之相配套的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和分類考核也才有了憑依,全局性的國企深化改革也才能得以加速。比如,針對公益性國企的考核,應強調其社會效應,重點考核成本控制、產品服務質量、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而不是經營效益﹔針對商業性國企的考核,則應強調其經營效益,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在分類考核下,部分國企“主輔分離”也能避免“臍帶相依”痼疾。而國企高管薪酬管理,也會遵循與之相適應的分類監管,有望徹底破解國企領導“既當高官又拿高薪”之弊。

  當然,具體到哪個企業應該如何分類,則會牽扯到巨大的利益,因此,也可能會面對一系列挑戰。尤其是一些壟斷性央企,一方面“為國壟斷”,一方面又參與市場競爭,其公益與商業屬性如何剝離,恐怕也需要非常周到的方案。

  不管挑戰怎樣艱巨,然而,隻有通過分類改革,才能讓國企的定位擺正,打破一些國企所擁有的“超國民待遇”,而這將更加有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也才能讓市場的激勵機制更加富有效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