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它總是高舉穿越時空的火把,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
9月1日,全國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首次舉行勝利日大閱兵的背景下,一部抗戰史成了“開學第一課”最好的教材。迎來勝利日,我們該銘記什麼?面對下一代,我們該傳遞怎樣的歷史觀?在這個充滿變革、思想活躍的時代,我們又該怎樣守護共同的歷史記憶?這也是需要全社會一起來溫習和思考的一課。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70年過去了,那段飽蘸熱血寫下的抗戰史,讀來依然蕩氣回腸﹔那些舍生忘死為國而戰的先烈們,思之依然感人肺腑。聽抗戰老兵講故事,參觀抗戰主題紀念館,瞻仰祭掃烈士墓,學唱經典抗戰歌曲,點擊“指尖上的抗戰瞬間”……當一個個英雄故事讓孩子們洒下熱淚,當一段段真實影像震撼年幼的心靈,當一個個激越旋律引發澎湃的思緒,歷史如同無言之教,寫下了家國大義,也寫出了英雄精神,在學子們心靈深處刻下印記、樹起豐碑。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開學第一課”,對青少年是一份厚重的“精神禮”。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讓孩子們觸摸歷史的脈搏,就能在歷史的感悟中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鋪筑理想信念的基石,從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個學生實地走訪南京受降遺址后感言:勝利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不能讀史則不知前人創業之艱難,后人守成之不易,愛國之心,何由而起。”越是思考當年國運危如累卵的局勢,越是回憶先烈“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奮斗,我們就越深切地感受到:抗戰勝利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苦難和勝利是精神力量的兩大來源”,隻有讀懂了中華民族的苦難與輝煌,才能真正喚起“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自覺,激發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力量。
正如恩格斯所言,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淡忘歷史的民族沒有魂,一個偉大的國家總是善於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既是對過去的回眸,也是向著未來的開拓﹔既是學子們的“開學第一課”,也是面向全體公民的社會公開課。
誠然,在和平的陽光下,沒有槍林彈雨,也很少有生死考驗,但面對時代提出的復雜考題,依然需要從歷史中尋找答案。身處社會轉型期,如何處理好個體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進入改革攻堅期,如何增強定力、保持韌勁,不斷啃下“硬骨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凝聚共識、匯聚合力,不斷開創新局面?以史鑒今、繼往開來,抗戰這一“驚天動地的偉業”給予我們深刻啟示和強大力量。
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個體夢想就會與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融為一體﹔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各項事業就能蹄疾步穩、善作善成﹔匯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我們就能戰勝一切困難挑戰,不斷贏得新的勝利。從先烈精神中感知價值坐標,在共同記憶中構筑命運共同體,從歷史進程中明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社會的正氣將更昂揚,發展的底氣將更充足,我們邁向未來的步伐將更加堅定有力。丹青難寫是精神,抗戰歷史和抗戰精神,永遠是我們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
“紀念碑是有靈魂、有生命的”,10余年間修建了77座抗日烈士紀念碑的金春燮老人這樣說。歷史的生命,正在於薪火相傳、生生不息。70年過去,抗戰記憶從未沉寂,它始終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激蕩著中華民族奮勇向前的力量,映照著走向復興的漫漫征程。把光輝歷史鐫刻在民族心靈深處,讓勝利榮光引領新的出發,我們必定能在攜手奮斗中繼續推進先輩們開創的民族復興事業,去書寫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嶄新篇章。(新華網北京9月1日電)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