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報等刊發了中辦、國辦印發《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對黨政領導干部生態損害責任追究作出具體規定。其中明確,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
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是《辦法》中的一大亮點。嚴格實行這項制度,一個最突出的作用在於,將黨政領導干部對保護生態環境承擔的責任,從這一個職位延續到下一個職位,從在職之時延伸到卸任之后,從“現在時”延長到“將來時”。領導干部如果因主導決策、履行職務或個人行為損害了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無論時間過去多久,無論其職務發生多大變化,都逃脫不了組織、紀律和法律對他的嚴格追責。
上個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辦法》,社會上普遍對《辦法》給予積極的評價。同時人們也難免擔心,終身追究可能在執行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阻力。有人進而擔心,終身追究在實際操作上可能存在技術障礙。如果時過境遷、痕跡全無,即便找到了當年主導決策、履行職務的領導干部,要追究他的責任恐怕也無從下手。
現在,《辦法》已全文下發並向社會公開,針對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確定了“作出的決策與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相違背”等8種追責情形﹔針對地方黨委和政府有關領導成員,確定了“對分管部門違反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行為監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縱容”等5種追責情形﹔針對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確定了“對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問題,不按規定查處”等7種追責情形﹔針對利用職務影響的黨政領導干部,確定了“限制、干擾、阻礙生態環境和資源監管執法工作”等5種追責情形。每個層級和每種類型的領導干部可能做出哪些行為,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后果,絕大多數都能在“責任清單”中找到相應條款,要想“賴賬”幾乎不可能。
在確定“責任清單”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記錄制度,使黨政部門作出的每一項生態環境決策都“有痕”,使黨政領導干部主導或參與的所有決策履職、監管執法都“留印”,使之成為將來倒查生態環境損害事實、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証據。既有據以終身追究的“責任清單”,又有可供終身追究的“呈堂証供”,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定能做到應究盡究、有責必究,一個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