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更是民族精神的勝利。
西安事變前夕,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問楊虎城將軍:“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楊虎城回答:“我認為中國的力量不在飛機和坦克,日本擁有更多的飛機和坦克。我們的力量就在於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隻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我們就有力量抗戰。”正是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熱血和生命表現出“堅定的意志”。
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中間跨度不到半個世紀,然而一敗一勝,完全逆轉。因為東方雄獅完成了從睡獅到醒獅的歷史性轉變。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者所要面對的,已不是甲午戰爭時的中國,不是八國聯軍入侵時的中國,也不是他們逼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時的中國,而是民族覺醒的中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強大了,才能真正強大。在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抱定誓死不做亡國奴的信念,向世人展示出偉大的抗戰精神,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
正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極大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一盤散沙到萬眾一心,從忍辱偷生到抗戰到底,抗日戰爭是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大錘煉。就連美國總統特使卡爾遜也在給總統的信中贊嘆:“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斗。”
正是偉大的抗戰精神,重鑄了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毛澤東同志精辟地指出:“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抗戰之初,國際輿論認為,中國不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不夠抵御外侮。然而,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中華民族充分顯示出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習主席站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高度深刻指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面臨矛盾問題的深刻性和復雜性世所罕見,面對困難風險的挑戰性和嚴重性也世所罕見。“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一個又一個陷阱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建設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一道又一道難題需要我們破解。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上,還需要打贏一個個“平型關”“台兒庄”。但是,隻要我們大力弘揚抗戰精神,就沒有闖不過的激流險灘,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
抗戰歷史不滅!抗戰精神不朽!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