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評論員:憂患必須走在侵略者覬覦之前

2015年08月12日09:4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憂患必須走在侵略者覬覦之前

  一部中國近代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反抗侵略的血淚史。每一次深重的災難,都引起國人的強烈憂患。但要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憂患必須走在侵略者覬覦之前。

  歷史的脈絡,在拉開時空距離之后,往往會看得更加清晰。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其實已經等了近400年。早在16世紀下半葉,日本便起蛇欲吞象之歹心,一步步加緊侵華戰爭准備。然而,“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憂患一旦落在覬覦之后,付出的代價將不可估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不正是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犧牲才換來的嗎!

  真正的憂患,既是遇危思憂,更是安不忘危。自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始,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主要是因為侵略者眼睛血紅,而當權者睡眼惺忪,視己為“天朝上國”,覷其為“蕞爾小國”,完全“不以倭人為意”,傷疤未好就忘痛,“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哈欠,又蒙眬地睡著了”,最終使中華民族陷入亡國滅種的危機。抗戰的偉大意義之一,就是喚起了全民族的覺醒。

  真正的憂患,既是亡羊補牢,更是未雨綢繆。“九一八”事變之后,國民黨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面對區區1萬多日軍,20萬東北軍未作抵抗撤進關內,4個多月東三省淪陷。這種割肉飼狼之舉,不僅沒有博取侵略者的憐憫,相反撐大了侵略者的胃口。且不論當時雙方兵力之對比,就連日本自己也坦承當時尚未做好准備。國民黨政府倘若早日看清侵略者的本性,早點明白這個道理,何至於又留給日本整整6年侵略准備時間,何至於讓大半個中國慘遭鐵蹄踐踏?

  能戰方能止戰,准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証法,也是從歷史中得出的血的教訓。狼再凶狠,總不會覬覦獅子老虎,若換作一頭羊,越肥就越會被惦記。實踐一再雄辯地証明,隻有扎緊防狼的鐵籬笆,才能讓覬覦者無機可乘﹔隻有把自身搞得很強大,才能讓覬覦者心存忌憚。

  中國有句古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今天,抗戰的硝煙雖已遠去,但我們心中的狼煙絕不能熄滅。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安全形勢,面對西方敵對勢力的圍堵遏制,面對日本軍國主義幽靈的復活企圖,我們永遠要做好兩手准備:“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