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大廈將傾之際,總有人力挽狂瀾﹔國家危亡之時,總有人挺身而出,他們是民族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希望的人。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面對日本亡我中華的狼子野心,國民黨當局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中國共產黨吹響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就發表宣言,號召全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2年4月,毛澤東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立即通電全國,呼吁“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態度,喚起了全民族的覺醒和奮起。
為拯民族於危亡、救人民於水火,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先,不計宿仇舊怨,不計一黨得失,把“反蔣抗日”變為“聯蔣抗日”,倡導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即使發生皖南事變這樣的“千古奇冤”,中國共產黨仍然沒有以牙還牙。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博大胸懷,就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
危亡之際,思想上的混亂比戰場上的危機更可怕。面對悲觀的“亡國論”和無知的“速勝論”,為廓清民眾思想上的迷霧,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寫下《論持久戰》等理論巨著,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持久戰的戰略預判,如“撥雲霧而見青天”,為抗日戰爭指明了勝利方向。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辟了敵后戰場,發展了游擊戰,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道戰等戰術戰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抗戰后期,敵后戰場上升為主戰場,人民軍隊成為持久抗戰的生力軍,抗擊了60%以上的日軍和100%的偽軍。
從莽莽大興安,到巍巍太行山,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險惡、戰爭多麼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用不屈的斗爭擎起抗戰的大旗。一大批像左權、楊靖宇、趙一曼、彭雪楓這樣的共產黨人,譜寫了偉大民族精神的嶄新篇章,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歷史往往經過時間沉澱以后看得更加清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背負起民族的希望,在爭取抗日戰爭勝利中發揮關鍵作用,歸根結底在於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堅強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歷史昭示未來。我們堅信,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必將繼續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