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敢於給年輕干部壓擔子

羅曉東

2015年08月07日09:1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敢於給年輕干部壓擔子

  年輕干部是事業的“接棒人”,是發展的“后備軍”。對那些看得准、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干部,各級要按照習主席的要求,“要敢於給他們壓擔子,有計劃安排他們去經受鍛煉”。

  每個人都有“事業年齡”。年輕干部,正處在情緒最高漲、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活躍、反應最敏捷、創造力最旺盛的年齡。給優秀年輕干部壓擔子,對他們用當其時、用當其位、用其所長,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錯過年輕干部使用的黃金年齡,既是對干部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是對黨和軍隊事業、對干部本人的不負責任。年輕干部“一身本領無處使”,時間一長,就會消磨沖勁、失去闖勁,最終混沌度日。“馮唐易老”,物不能盡其用,人不能盡其才,事業發展又豈能有后勁?

  近年來,培養和選拔年輕干部越來越受重視。但實踐中,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有的抱著“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觀念,以年齡劃線,搞論資排輩,使千裡馬在排隊等候中慢慢老去、默默離去﹔有的目光短淺“掐尖子”,搞揠苗助長、超前使用,造成一些優秀年輕干部根基不牢,結果“速生的木材撐不起千斤擔”﹔有的人才錯置,看似壓了擔子,實則難當其任、未盡其才。“誤農一季,誤人一生”,選好用好年輕干部,就必須從這些怪圈裡走出來。

  軍隊是要打仗的,打仗從來都是充滿朝氣的事業。土地革命時期,紅軍軍一級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師團職干部平均年齡為25歲﹔抗戰時期,軍職干部平均年齡約為34歲,最年輕的不到30歲。戰火紛飛的年代,這些優秀年輕干部沖勁十足、敢闖敢拼,在民族獨立與解放事業中,極大地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如今,肩負強軍重任的優秀年輕干部,同樣需要一副合適的擔子、一個適宜的舞台,來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

  給優秀年輕干部壓擔子,不是一時之計,而是長遠之策。要堅持制度用人,以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確保他們進有依據、上有通道。要堅持因業擇人,把他們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要堅持實踐礪才,讓他們在艱苦崗位和基層一線摸爬滾打、歷練成長。有了良好的用人導向,有了干事創業的平台,優秀年輕干部定能在強軍實踐中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組織的精彩。

  (作者單位:江西省軍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