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7月31日,《人民日報》就干部多讀書,發表陳偉光的《讀書讓心地“寬綽潔淨”》,文章引用清康熙朝重臣張英所說的“人若不讀書,閑來生是非,遇事易浮躁,處逆境不快樂,處順境也不快樂。”讀來感受頗多。
讀書是一個人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本領的重要方式,古人有太多的精辟論斷。昭示人們要愛讀書、多讀書、好讀書、善讀書,使讀書成為生活常態。
但是,隨著互聯網對傳統紙質閱讀的強烈沖擊,工作忙、沒時間、壓力大等成了不少領導干部不願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的借口。人民論壇雜志社曾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萬名黨政干部閱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62.7%的受訪者表示因工作太忙、應酬太多抽不出時間讀書,33.4%的受訪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為0—3小時。殊不知,不願讀書學習,往往導致不少領導干部在開會講話時,書寫材料是錯字連篇,借用典故是張冠李戴,引用詞匯是詞不達意,台上幾十分鐘的講話,鬧騰得台下前仰后合,彎身俯地,洋相百出。
領導干部不願讀書學習,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平時在開會講話或上黨課中,每每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地豐富人們的視聽享受時,聽會人的臉上露出的是如痴如醉的神情,這是多麼的無比自豪,是學習閱讀使得有些領導干部有了積澱和知識的泉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坦言:“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並列舉出讀書的“三讓”好處:“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李克強總理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強調讀書的雙重意向:“讀書不僅事關個人修為,國民的整體閱讀水准,也會持久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並希望該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
當今社會,有人熱衷於追名逐利,不思靈魂之升華﹔“八小時之外”愛搞吃喝玩樂,任光陰流逝﹔有的則迫於工作和生活壓力,飽受勞碌奔波,無法分配足夠的精力靜心閱讀。當一顆又一顆寧靜的世俗之心滑向喧囂、浮躁和急功近利時,讀書學習,不再是一種休閑和享受,不再是一種愛好和興趣。讀書學習,卻多了一份勉強,少了一份愉悅﹔多了一份無奈,少了一份渴求﹔多了一份世俗,少了一份理性。殊不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明智、能長見識、能學習經驗、能淨化心靈。
最是書香能致遠。不管怎麼說、不管怎麼讀,有些道理看似簡單,需要領導干部終生去體味,去感悟,去踐行。否則就會退步落伍,就會產生本領恐慌,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