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糾治“五多”,管住那些背后的手

邢祖元

2015年07月29日09:4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糾治“五多”,管住那些背后的手

  這是發生在一個連隊的事。

  今年上半年,連隊接到團軍務股通知,為迎接上級安全檢查,櫥窗內要布置一些貫徹安全工作會議精神的內容。沒過多久,上級組織開展“家鄉菜”評選活動,團后勤處又要求連隊在櫥窗裡反映一下。接著,主題教育展開,宣傳股又打電話,要求利用櫥窗,營造深厚的教育氛圍。

  一扇櫥窗,變臉幾多。小小的窗口背后,仿佛有無數雙手在動。這些手雖然隱藏在后面,但如果順藤摸瓜,都能夠清楚地找到手之所在、所來何處。假如再深挖一些,還能找出他們伸手的用意。不止一個櫥窗,推而廣之,“五多”的形成,與這些背后的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前不久,四總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具體詳實,對於改進機關指導方式、維護基層正規秩序,管住那些背后的手,很有用處。

  “五多”問題,由來已久。早在1953年,地方工作中就出現了“五多”,即任務多,會議集訓多,公文報告表冊多,組織多,積極分子兼職多。毛主席還專門為解決“五多”起草了指示。同年8月,毛主席在一份報告中,就加重連隊負擔的“五多”問題作出批示:報告“所指出的問題,極為重要,是全軍所共有的問題”,對報告提出“必須從改善領導作風與領導方法入手”解決問題的做法,給予肯定。

  所謂“五多”,實為“手多”。60多年過去,“五多”問題不但沒有根治,而且隨著時代和環境變遷,還出現了好多變種。而無論哪個變種,都不是連隊自身變出來的﹔不論有多少變種,唯一不變的,就是它的根始終扎在上面,是通過那些背后的手變出來的。

  領導機關的決策、部隊所有工作,最終要落實到基層,工作的成效也往往要通過基層來體現。於是,有的機關就把基層當作展示政績的舞台,基層搭台,機關唱戲,所有的“手”都往基層伸。今天一個文件,明天一個通知,今天這個活動,明天那個勤務,基層就像一塊“唐僧肉”,誰都想吃一口。有的在基層爭時間、爭地位、爭威信、爭“說了算”,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說各的重要。許多工作在基層打架,與這種“伸”、這種“爭”有直接關系。一位連隊指導員無奈地說,他們把去年機關部署的工作統計了一下,把這些工作全部按要求的時間完成,大概需要將近400天的時間。

  毛主席分析“五多”的成因時認為,這些問題基本不是從下面來的,“而是從上面產生的”,是因為領導機關中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分散主義和違法亂紀等行為。試想,如果領導機關高高在上、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發號施令,今天要材料,明天要情況,基層怎能不手忙腳亂、疲於應付?有的官兵分析說,“五多”與“四風”,好像一對連體怪胎,有這個,就有那個,每個“五多”的背后,都閃爍著“四風”的影子﹔每一隻手后面,都晃動著“四風”的影像。“四風”與“五多”,是因與果的關系。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現,前者是后者的內在根源。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根治“五多”,需要從源頭抓起。領導機關政績觀端正了,就會著眼全局、著眼長遠考慮問題,就不會布置那些顯示自己政績的工作,干那些出名挂號、急功近利的事﹔領導機關的作風轉變了,就會邁開腿、張開嘴,問計於官兵,主動解決問題,不會坐在辦公室裡要材料、要情況,用文件落實文件,用會議落實會議。

  多與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糾治“五多”,不僅是量的減少,更需要質的提高。衡量多還是少,要以戰斗力為標准。有利於提升戰斗力的,越多越好﹔不利於提升戰斗力的,越少越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