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軍
缺少定力,是某些領導干部作風出現問題甚至走向墮落的原因之一。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政治定力,對社會主義前途心存懷疑,在黨的領導和中國道路等原則性問題上態度曖昧,甚至不信馬列迷鬼神,對政治規矩和黨的紀律置若罔聞,熱衷於搞小圈子小團伙,經不住各種誘惑,甚至頂風貪腐﹔缺乏戰略定力,深陷於舊常態下的“GDP焦慮”,心浮氣躁,因經濟指標一時波動而改變政策取向,習慣於新官上任另起爐灶、拍腦門兒做決策、執行政策翻燒餅﹔缺乏文化定力,鄙薄民族文化傳統,盲目迷信文化“舶來品”,以公共投資追趕時尚。針對這些嚴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有定力,保持政治定力、戰略定力、文化定力。
領導干部因手握權力而地位特殊,掌握大量社會資源,若缺乏定力,耽誤的不只是個人前途,更會嚴重影響百姓福祉與社會穩定。缺乏定力的領導干部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刺激,成為“水面浮萍、牆頭蘆葦”,因不辨方向而隨波逐流、誤入歧途,因思想動搖而精神缺“鈣”,得“軟骨病”,因行為失當而滑入泥潭、身敗名裂。一些被查處的領導干部在懺悔中反復念叨:可惜某個關鍵時候沒了定力,沒能把握住自己。真可謂堤潰蟻穴、氣泄針芒,初心既失、追悔莫及。因為缺乏定力,這些人破了“底線”,撞了“紅線”,最終成為“落馬者”。不知這些“落馬者”在“悔恨交加”之余可否想到,多少百姓合法權利被“任性用權”者漠視和踐踏,誰為他們惋惜?
為什麼有的領導干部缺乏定力?一方面,當今社會機會多了、陷阱也多了,利益多了、誘惑也多了。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容易成為各種別有用心者“圍獵”的對象。許多領導干部要面對糖衣炮彈的攻擊、黑惡勢力的引誘、官場圈子的拉攏、多種噪音的干擾。換言之,領導干部保持定力的挑戰增大了、考驗增多了。另一方面,一些領導干部因自我修養不夠,在紛繁復雜的“機遇”面前,不能堅定意志、保持清醒、管控欲望、克制行為,結果被私心雜念所擾、為個人名利所累,表現為保持定力的能力不足。還有一些領導干部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把黨紀國法視為兒戲,認為自己手法高明、手眼通天,主動尋找“有縫的蛋”,投機鑽營,在思想深處就沒有一點保持定力、涵養定力的意識。這也說明,扭轉社會風氣、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當務之急,強化干部法紀意識、提升干部個人修養和從政道德也是當務之急。
有定力,意味著理智自控與執著堅守,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有定力是一個領導干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領導干部怎樣不斷涵養定力?一是忠誠。堅守政治信仰,遵守黨紀國法,堅持黨性原則,踐行黨的宗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恪盡職守,“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干到底”。二是知止。古人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要在誘惑面前止步,必須始終“正氣存內”,不因喧囂所迷惑、不因名利而動心,過好權、錢、名、位、色的“關口”,牢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三是自戒。定由戒來,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告誡自己在缺少外在約束時,不為物役、不被利誘,對各種歪風邪氣有戒備,把黨紀國法作為自己的行為戒條,戒除不良嗜好以保持高尚道德情操與生活旨趣,力求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戒,真正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身,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四是持靜。多一些“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從容,多一些“寵辱不驚、得失無意”的淡定。不斷提升戰略思維能力,保持戰略平常心,學會自覺排除各種干擾,平時遇事不沖動、不狂熱。五是慎權。理性用權、廉潔用權,拒絕“任性用權”。敬畏權力是從政底線,不檢束,則日心恣肆。給自己列出權力清單、把握用權尺度,既忠於職責、敢於擔當,又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擅權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