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謀事要實”需要多謀深謀定謀

胡俊

2015年06月12日09: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前,各地紛紛啟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謀事要實”作為“三嚴三實”中承上啟下的一環,既反映“嚴”的成果,也影響“實”的成效。必須將其作為專題教育的重點內容,認真查找謀事不實的問題和表現,切實提高謀事的能力和水平。

與“謀事要實”相對應的是,一些領導干部謀劃事業和工作比較輕率、比較膚淺、比較急躁。有的不搞可行性研究,主觀上認為可以干的、應該干的,就不惜成本、大干快干﹔有的不考慮基層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將強力當魄力,將武斷當果斷﹔有的不重視頂層設計,美其名曰“摸著石頭過河”,實際上是 “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有的不能“謀定而后動”,而是不斷謀、不斷動,盲目地變形式。凡此種種,危害極大。因為謀事不實,好心辦不了好事,好的想法變不成好的辦法,甚至一些好事辦成壞事。

實際上,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計謀、謀略,總結出了系統化的謀事之道,如《六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涌現出了一大批謀略之士,如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老一輩領導人也高度重視謀事之功,毛澤東同志總結的《實踐論》、《矛盾論》是謀事指南。領導干部要自覺汲取傳統文化、繼承黨的優良傳統,按照“謀事要實”的要求,做到多謀、深謀、定謀。

成語有雲“足智多謀”,對其進行分解,既可理解為隻有“足智”的人才願“多謀”,也可理解為隻有“多謀”的人才能“足智”。“多謀”首先是凡事要謀。牢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善於將心中的熱情和頭腦的冷靜結合起來,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事當前要“三思而后行”,而且越是緊急越不能亂了方寸,越要善於“急事緩辦”、“大事徐圖”。“多謀”還要集思廣益。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要想謀事萬無一失,就必須設計一套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機制,以“愚者千慮”的“一得”,彌補“智者千慮”的“一失”。

“多謀”解決的是數量問題,“深謀”解決的則是質量問題。首先要“謀遠”。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謀事就是謀遠,要見微知著,善於觀察“剛剛露出地平線的桅杆”,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從而提前做出應對。其次,要“謀全”。“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謀事之人必須胸懷全局,有寬闊的眼界、寬闊的思路、寬闊的胸襟,勇於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所做的事情合乎大局、順應大勢。再次,要“謀難”。古語雲“慮難曰謀”,意即考慮困難的事情才能叫“謀”。在謀事的過程中,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多一些、把問題想得更細一些、把准備做得更足一些,隻有這樣,謀事才能更實一些。

“多謀”和“深謀”只是過程性的工作,關鍵是收尾性質的“定謀”。孫子兵法強調“謀定而后動”,《宋史·岳飛傳》也指出“用兵在先定謀”,歷史上也曾留下唐朝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房謀杜斷”的佳話。這些都說明“定謀”在一個完整的謀事過程或者決策周期當中的重要地位。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防止議而不決、謀而不斷,避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切實提高謀事的效率和效益。要有決斷,謀劃時“靜如處子”,謀定時“動如脫兔”,該拍板時就擲地有聲,該定調時就力排眾議。要敢堅持,對於深思熟慮、集體作出的決定,不能朝令夕改、自亂陣腳,而是說了就算、定了就干,既善於“運籌帷幄之中”,又善於“決勝千裡之外”。

謀事是大智慧、大學問。隻有堅持群眾路線來“多謀”,秉持科學態度來“深謀”,強化擔當精神來“定謀”,才能實現“謀事要實”,並以此推動“創業要實”,帶動“三嚴三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