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三嚴三實”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黨中央決定從今年4月底開始,在全國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我省“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已於4月30日正式啟動。為推動專題教育的深入開展,本報從今日起連續推出“切實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新的歷史時期,呈現新的時代特征,面臨新的時代課題。切實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環節,也是對我們黨高度重視黨員干部教育工作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是迎接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重要准備,也是解決“不嚴不實”問題的現實需要。
“三嚴三實”,嚴以修身是起點,是基礎。“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修養是一面明鏡,照出一個人的道德境界與精神追求,孕育一個人的人格力量。我們大多數領導干部都能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但也要看到,有的信仰迷失,精神缺“鈣”,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堅定,不信馬列信鬼神﹔有的情趣低俗,玩風盛行,追求物質享受,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甚至生活糜爛、腐化墮落﹔有的失德現象嚴重,台上道貌岸然、台下骯臟不堪,成為“雙面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如何堅定理想的“主心骨”,穩固信念的“壓艙石”?如何堅守住黨性立場,校准價值坐標?關鍵要做到“三修”。
信仰之修。理想信念是人的“總開關”,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加強黨性修養的第一課。一個人隻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執著的信仰追求,才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奮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吳天祥任勞任怨做志願者30多年,50多次義務獻血,4次跳江救人,退休之后還熱情解決群眾困難,被群眾譽為貼心的“活雷鋒”。是什麼支撐他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無怨無悔地服務人民群眾?是因為他始終胸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普通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反觀一些落馬之“虎”,不信馬列信鬼神,仕途受挫就請風水“大師”為其算命卜卦、荒誕地大修陰宅,走上了違法亂紀的不歸之路,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喪失了共產黨員的基本信仰。
道德之修。做人先立德,道德是做人最基本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缺乏道德修養的人,如同失去防線的城堡,在戰爭中會被敵人輕鬆突破,遭遇淪陷。領導干部出問題,有的出在工作能力上、政治原則上,有的就出在道德品行上。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一個品德出眾的干部在黨內以及社會上有著強大的示范性、影響力和輻射力,黨員領導干部要做遵守道德的模范,帶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始終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在弘揚社會正氣上做表率,才能正黨風、清政風、純民風。
境界之修。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現在有人說,領導干部是高危職業,容易犯錯誤、出問題。犯錯誤、出問題就是因為這些人欲望太多,沒有把心管住,對物質世界沒有看透、看開。“廣廈千間,夜眠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一升”。領導干部所佔有的財富、享受的待遇,看開了,其實都是身外之物,所擁有的實際上只是它們的使用權而已,誰都不可能永遠擁有財富。把這點看透了,面對誘惑就能泰然處之,不為所動。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愛吃魚,有人給他送魚,他堅決拒收。他說,收了人家的魚,就要替人家辦事,犯了法,成了罪人,就吃不到魚了。用自己的合法薪俸去買,可以一直吃到魚。這個故事告訴每一位領導干部要學會算賬,該拿的可以拿,不該得的堅決不得,跳出名、利、欲的誘惑,不搞以權謀私,“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一心一意干事創業。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