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營造全民反腐氛圍不能止步於春晚

吳展團

2015年02月26日15: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春晚已陪伴我們度過了32年,逐漸成為了老百姓過年的一種傳統習俗和一種文化盛宴。當然每個人味口不同,各有喜好,春晚這桌文化大餐,也眾口難調,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隨著2015羊年春晚的落幕,或許有愈發挑剔的觀眾會抱怨女神不神、不美,遺憾沒能看到“小鮮肉”的賣萌、帥氣,嘆息沒能搶到春晚派發的紅包、禮物。但值得點贊的是,今年的春晚不乏亮點:大尺度反腐的相聲、狂飚美聲的“烤串姐”、合二為一的神曲,等等。

尤其是語言類節目,由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夸張形象的場景來反映社會現象,既接地氣又逗樂趣,一切都好像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更是受到了公眾的喜愛。今年春晚涉及反腐題材的三個節目,內容中暗示了很多貪腐細節,話語尺度空前,對社會丑惡現象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剖析,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沈騰、馬麗、杜曉宇的小品《投其所好》,諷刺了巴結領導的不正之風﹔周煒、武賓的相聲《圈子》,批判了“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好辦事”的圈子文化﹔苗阜、王聲的相聲《這不是我的》,抨擊了貪官“五子登科”——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車子的“理想生活”。有媒體報道稱,相聲《這個不是我的》是央視春晚30多年第二次上演反腐題材相聲,涉及題材之“敏感”堪稱30年來之最。

對於反腐相聲重返央視舞台,有人認為,它不僅救了相聲,也救了春晚,因為相聲就是諷刺的藝術,敢諷刺、善諷刺,相聲才有力量和魅力。筆者也覺得,反腐節目重返春晚是時代的需要和大眾的需求,體現了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以人為本的作風、寓教於樂的做法。人們在獲得歡笑的同時,也會引起深思,受到教育,繼而來關心我們的工作、監督我們的官員。可以說,大尺度反腐作品亮相春晚,大快人心,深得人心,刻骨銘心,既釋放了“全面反腐”的積極信號,也有利於營造“全民反腐”的良好氛圍。

反腐敗斗爭是一場動真碰硬的較量,沒有禁區,沒有特區,也不能有盲區,必須一如既往、堅持不懈地進行“全面反腐”。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認為,反腐倡廉是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干部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這是一種錯誤甚至危險的思想。如果人人都認為反腐倡廉工作與己無關,甘當冷漠的“觀眾”,對腐敗分子不憤恨、不揭發,對消極腐敗現象聽之任之,不作堅決斗爭,就會縱容腐敗分子和消極腐敗現象,必然會導致黨和國家利益、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反腐沒有觀眾席”,人人都是參與者,必須營造“全民反腐”的氛圍,構建“全民反腐”的機制,依靠群眾“監督之手”,讓腐敗行為無處遁形。為此,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發動群眾廣泛參與、踴躍支持。

當前,首要的是要加大反腐倡廉宣教力度。要通過小品、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地開展宣傳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反腐倡廉工作,使人民群眾認識到反腐倡廉工作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認識到反腐敗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到國家法律法規賦予人民的權利和義務,認識到自己在黨的事業建設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從而摒棄“觀眾”思想,增強參與意識。隻有這樣,才能形成反腐倡廉的強大合力,也才能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