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輕描淡寫的懲處無法遏制注水的統計數據

吳天文

2015年02月15日10: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衡山縣39家企業5.8億元的產值上報為44億元,有些停產的、未投產的甚至連地址都找不到的企業,還在上報“產值”﹔長沙市某區被核查的9家聯網直報企業普查數據,有5家存在虛報,虛報數是實際數的80多倍﹔一些部門分解任務,偽造資料,“指導”企業上報虛假數據……新華社日前曝光湖南在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中抽查發現的統計造假亂象,讓人觸目驚心。(2月15日新京報)

可以說,近年來像湖南衡山這樣大搞數據造假的現象無處不在,群眾對此頗有怨言。為挽回政府的公信力,國家統計局不斷加大對統計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辦力度,先后曝光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堅決打擊統計上弄虛作假行為。從2012年2月起,全國70萬家“三上”企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向國家數據中心或國家認定的省級數據中心報送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還設立了曝光台,首次曝光重慶永川區和山西河津市干預企業獨立上報數據、涉嫌違反統計法的行為。除此之外,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還在一些場合公開斥責一些地方大搞數據造假行為,稱“堅決懲治和積極預防在統計上弄虛作假是統計系統廉政建設的首要任務。”

其實,統計數據造假問題不能全怪各級統計部門。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每年的統計數據如何報、報多少等,統計局局長說了不算數,大多是由一把手定。如果哪個統計局長不按縣長、市長等領導的要求和意志去填報並上報有關數據,恐怕早就“下課”了。

為何統計數據造假積弊難除?說白了,個別地區仍遵循“數字出官,官出數據”的游戲規則。看似簡單的數字,其實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直接關乎領導頭上的帽子,關系他們升遷的路子。尤其對某些領導來說,數據真不真是其次的,能否保官升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們就會不惜一切玩數字游戲。再說,雖然統計法上有規定,搞數據造假要承擔法律責任,但一般很少有官員為此而丟官。《統計法》實施多年來,處罰官員的最高級別是縣級,且處罰止於行政處分、罰款,迄今未見到追究刑責的先例。這顯然跟其危害不匹配,責權利也很難對稱。

由此可見,統計數據造假的根子就在於“以GDP論英雄”、“數字出官,官出數據”的游戲規則仍在延續,其根子和阻力仍在個別領導身上——他們好大喜功、名利心切、一心想升官發財,加之考核、選人用人制度不健全。因此,一些人為了政績和升遷,往往會逼著統計局造假,而根本不管所報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要治理統計數據造假,就必須抓住根子和要害。首先,必須改革考核和選人用人制度,取消“唯GDP論英雄”的考核體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科學的評價和評估體系,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主”的選人用人原則。其次,必須嚴格追究造假者的責任。無論是誰,無論其功勞有多大,隻要造假了,就應當嚴格按照有關制度追究其責任,而不能輕描淡寫地批評幾句之后官照當照升。第三,必須給予統計部門獨立的統計權,讓所有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向國家數據中心或國家認定的省級數據中心報送統計數據。第四,各級領導要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嚴格堅持依法依紀辦事,切莫違法亂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秦漢雄風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