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便民服務不該是擺設

商驊池

2015年02月10日14: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民服務的觀念不真正確立,形形色色“被逼的”便民服務就還會出現,“文明創建”時或許能得分,在群眾心中卻實實在在失了分。(據2月9日人民日報)

近日,一群眾去某地服務大廳辦事逢雨,便民處有雨傘卻是“給看不給用”,原來那是文明城市創建時“被逼”放置的。一把雨傘雖小卻能給群眾帶來便捷,這樣的初衷值得稱贊,但是,當文明城市創建的規定與群眾現實需求真的“相遇”時,那個便捷竟然只是擺設,“被逼”卻成了借口,這不免讓人心涼。

文明城市創建確實有諸多標准,服務大廳放置便民傘或只是其中不顯眼的一個小條件,而之所以發揮不了作用,原因無非有兩種。一是順勢思維,就是“讓放咱就放”,為的是符合規定應付驗收檢查,而根本沒想如何讓其真的便民。二是節約思維,怕借了不還,考慮到正常磨損消耗的維護與補給,不給財政添“負擔”。這種重形式輕作用的應付心理還普遍存在,便民服務中的擺設現象不但得不到民心,更會落下詬病,必須加以制止。

實施科學合理的驗收方法。一方面,在檢查驗收時,不僅要看有沒有,還要問用不用、怎麼用,訪一訪便民效果如何,問一問群眾的反映怎樣,讓相關群眾給評一下分,定一個檔次。另一方面,實施非常規的檢查方法,雨天突擊查看便民傘的發放情況,冷天突擊查看熱水的供應情況,通過這種方式,讓便民服務不再留有“死角”。

制定統一規范的服務流程。對每一項便民服務和每一件便民物品都制定統一的操作規范和使用流程,確保每一項服務都能落到實處,每一件物品都能發揮作用。應購買標識鮮明的定制性便民物品,指定專人做好登記和追蹤,防止丟失,並將便民物品的正常消耗納入財政預算,解除管理者的“后顧之憂”。

探索有效的意見反饋機制。切實發揮便民服務廳意見箱的功效,對群眾反饋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良現象,要及時核實糾正,落實到事落實到人﹔對群眾反饋的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給予適當獎勵,感謝群眾對便民服務工作的支持,鼓勵大家為提升服務水平獻計獻策。

其實,唯有把群眾放在心上,把服務放在第一位,才能讓便民工作不再是擺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