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金
前兩天,南京市委頒布了一個很意思的規定,提出建立特別檔案監管干部“朋友圈”。
作為干部,有三朋四友、正常社交,也無不妥。但每名干部或多或少有公職、有公權,容易成為別人“公關”和“圍獵”的對象,稍有不慎就會落入陷阱和黑洞。因此,對於干部而言,不沾那些可能引發議論的事情,不給外界的猜疑和想象留下空間,很有必要。
從一些干部腐化墮落的軌跡看,除自身黨性不堅定外,不少人走上貪腐之路都與朋友的“暗中相助”有關,一些人正是迷失在江湖義氣之中、沉醉於有福同享之誓,才走上了不歸之路。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似不恭,卻極富哲理。“慎友”是國人通過幾千年血淚教訓得出的“箴言”,對於為官從政的干部而言更為適用。因此,干部擇善而交,定期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很有必要。
一不羨富,遠離富豪。對於企業家、投資商等富豪,除正常業務和工作服務外,切忌深交近走,因為交往過密,在“富裕優勢”面前,也許會心理失衡、盲目攀比﹔身處富豪的“金錢攻勢”,也許會成為錢奴、濫用權力﹔面對富豪的“心理強勢”,隻有用權力來“強盛”自己,以實現交往的“對稱”。
二不媚權,慎交權貴。一般說來,權貴都是自己的上級或上上級,保持職位敬仰有必要,但切不可搞人身依附,更不可削尖腦袋躋身於顯貴的圈子,如若那樣,就少不了仰人鼻息、看人臉色,唯唯諾諾、惟命是從,成為無柱的賤骨頭、無主的游走魂,獲得的除了殘杯與冷炙外,隻有低賤和悲催。
三不貪名,勿染名士。煊赫於世的名士大腕,不是干部的同路人,請題詞、要簽名、求合影,低俗也無趣,辱沒自己不說,還得拿組織給的職位當支點,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作本錢,補平自己與之交往的鴻溝。
如果干部都能做到“不羨富、遠離富豪,不媚權、慎交權貴,不貪名、勿染名士”,擇善而從、選友而交,定當瀟洒快樂、本色自然,就如山頂明月、江上清風。
相關專題 |
· 匐莖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