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別把會議講話時間長短和領導重視程度挂鉤

任仲然

2015年01月19日08: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開會和講話的長短,與內容的多少有很直接的關系,與內容的重要與否有一定的間接關系。會議講話的內容多則長,內容少則短,但內容重要不一定很長,內容不重要則越短越好。

但現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會議及領導講話,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一個誤區,用會議時間的長短、講話字數的多少,來証明會議的重要和領導的重視與否。這個鉤挂得日趨緊密,會議越開越長,致使許多人怕開會,替會逃會的現象不少。會上講的人負擔重,會下聽的人負擔更重,上上下下都有苦難言。

當然,不是所有的會議都是越短越好,也不是時間長的會議和講話都不好。什麼會議的講話該長,什麼會議的講話該短,不能一概而論,有如下幾類會議講話不宜長。

一般來說,應急性會議和講話不宜長,長了不但無助於事,而且還會誤大事。應對突發事件的會議必須爭分奪秒,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一錘定音。這類會議和講話長了,會錯過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機。某日某官員召開應對網絡輿情的緊急會議,從通知開會到會議結束,整整用了五個小時,網上輿情早就泛濫得不可收拾了。

對專項工作部署安排的會議和講話不宜長,長了就會拉拉雜雜,事無巨細。這類會議和講話要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不必面面俱到,不宜東拉西扯,更不能信口開河。一件事就是一件事,抓住關鍵,突出重點,作出安排,提出要求即可。部署專項工作,可以不講“重大意義”,也可以不講“如何統一認識”,主要是把干什麼、怎麼干的要求講明白就行。現在流行的領導講話有個八股結構,那就是第一部分肯定要講意義講認識,講那些不言自明的大道理。其實,這些講話的意義和認識部分可以略去。

程序性、例行性、現場性的會議和講話不宜長,長了效果也不太好。該走的程序認真走,例行的事情認真辦,但不要實際聯系了理論,理論又聯系了實際,搞出很多節外生枝的事兒。有現場參觀的會議,不可同類典型重復看,相同經驗反復介紹,而領導講話的內容又超出會議的主題,有高度沒深度,空泛冗長。一般來說,程序性、例行性和現場會議,都應該開成“快實短”的會議。

那麼,其他類型的會議和講話是否就可以用長來衡量其對某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呢?這也大可不必。一般來講,除黨代會和人大、政協“兩會”外,地方及部門的會議多數半天就足夠了。

如果會議有領導講話、現場觀摩、經驗介紹、表彰獎勵,兩個半天應該綽綽有余。就會場聽的效果而言,領導的即席講話十五分鐘以內最佳,一般會議領導講話控制在二十五分鐘為宜,重要會議的主報告一個小時也足夠。

一般的會議開過一天半,參會人員就會進入疲勞期。講話長過兩個小時,少數聽者就會瞌睡,多數聽者也會走神。這可稱為會議或講話的邊際遞減規律,超過一定時間,會議和講話越長效果越差。

對某項工作是重視還是不重視,功夫切不可用在開長會、講長話上,而是要用在開短會講針對性強的話,講有力度的話,講特別管用的話上來。會議的設計和籌備要打破常規,不能以會議時間和領導講話的長短來說明會議有多麼重要,要盡量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和程序壓縮掉,講話一定要直奔主題。

一個會議最好隻有一個主題和一個主旨講話。會議上的發言,必須有時間限制,一般不要超過十分鐘。研究具體問題的會議,應該展開討論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集思廣益。但會議主持者要善於把握會議進程,不開隻有議論沒有結論的會議,防止泛泛而談漫無邊際的發言。

此外我還想說,跳出開會和講話時間長就是重視的怪圈,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和嚴格把關。特別是主要領導要樂於開短會,善於講短話,旗幟鮮明地反對搞會議游戲和做表面文章。地方和部門開會都會因“一把手”的風格而異,“一把手”開短會講短話的風格形成了,其他官員的會風和話風就能因此而改變。

開會和講話上行下效的效應歷來如此。可開可不開的會,堅持不開﹔可講可不講的話,堅決不講﹔可長可短的會,一定要短﹔可長可短的講話,一定不能長。

走馬燈式的開會肯定煩死人,馬拉鬆式的講話可能害死人。前幾年,某會議代表站在集體合影的高台上聽領導講話,室內不通風悶熱難捱,四十分鐘后有三人當場休克暈倒,差點就出了人命。會議開出了這種效果,是不是可嘆可悲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任仲然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