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杜絕“廁所騙補”,需要制度的“防腐劑”

薛家明

2015年01月14日17: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河南襄城縣一名官員丁某,利用自己縣愛衛辦主任的職務之便,在農村改廁項目中虛報改廁數目,貪佔國家補貼8萬余元用於個人消費,日前一審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1月13日 《北京青年報》)

“廁所騙補”雖然聽起來聳人聽聞,可實際上卻不過是瘋狂騙補的冰山一角。近年來,家電補貼、生豬補貼、柴油補貼等多項國家補貼,都成了部分地方官員眼中的“唐僧肉”,“荒唐”套取國家補貼手段層出不窮,讓人忍無可忍。某貧困縣商務局局長,開會要求出納和會計“配合”屠宰場騙補﹔江西信豐縣一民政所長為騙取民政資金,甚至做起“死人保”。

惠民補貼不僅是國家調解產業結構的重要杠杆,更是與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容不得半點變形和走樣。為保証補助資金安全、便捷的到達群眾手中,有關部門可謂是費勁了心機。比如,設計了一套嚴絲合縫的審批程序,以便不讓人渾水摸魚﹔通過“一卡通”方式將錢直接打入農戶手中,減少資金漂沒﹔建立復核、問責、懲戒機制,震懾不法分子。然而,如此從嚴管理的專項基資金,依然成了少數不法分子的“盤中餐”。

不法分子為何敢肆無忌憚的向補貼資金伸手?一方面是騙補的機會成本低。以生豬補貼為例,盡管有關部門要求拍照留檔,並層層審批。但一個養豬場到底有多少頭母豬,靠圖片絕不能清晰呈現---不法分子可以用幾十頭豬,造出幾百頭的效果。即使,上級部門復查,也可以用剛賣掉敷衍。因此,隻要審核人員與豬場達成同盟,騙補基本就不會穿幫。另一方面是懲戒低。目前瀆職罪的起訴標准是,“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的”。這就導致許多官員因“造成經濟損失小,且無受賄証據”,而逍遙法外。這在無形中助長了官員向補貼資金伸手的底氣。

惠農補貼可能只是一筆小錢,但它一頭連著中央,一頭牽著農戶,其重要性與實際意義不言而喻。如何保証惠農補貼不被微權力、“微腐敗”侵蝕?關鍵還是限制權力。隻有給權力打上制度的“防腐劑”,才能保証補貼資金,安全、及時、准確的發放到群眾手裡。

具體而言,有關部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現場審核制度。有照片、有表格,不一定有真相。惠農補貼項目審批,隻有現場核查,並“簽字背書”,才能扼殺權力造假的空間。二是確立跟蹤抽查制度。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要加大抽查、突擊檢查的力度,以減少權力勾兌的機會。三是要加大懲罰力度。對那些不構成職務犯罪,但群眾反應強烈,影響極壞的“小魚”,要予以開除公職處分,以形成震懾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保証國家補貼發放的陽光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