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十歲男“拾荒救父”是一種求助呼叫

張全林

2015年01月12日14: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下崗工人莫文鋒被確診患有白血病,治療費起碼60萬元,心灰意冷,決定棄療。10歲的兒子小雙熠知情后,哭著求父親回醫院治病:“不要這樣,不能沒有爸爸,醫藥費我賺”。小雙熠是認真的,每逢周末他就拎著蛇皮袋和火鉗外出拾荒,至今已堅持了兩個多月。莫文鋒也在兒子的感染下,借錢赴北京治療。今年年初,莫文鋒在北京接到兒子寄來的41元“救命錢”,隻覺得“幸福得想哭”。(01月09日新華網)

前不久,媒體報道江西弋陽的小男孩徐佳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整個家庭的故事,讀后令人感動。今又看到銅鼓縣10歲男孩小雙熠“拾荒救父”的故事,同樣讓人動容。

這兩個年歲相仿的少年,所發生的故事也十分相似。如果不是因為父親的重病,家庭的變故,應該過著給父母撒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天災人禍讓他們提前長大了,過早的成為支撐生活的梁柱。

是責任感鍛造了小雙熠的執著。他在日記裡寫到:“我一定要為爸爸,為這個家做點什麼……”這樣的話出自一個10歲孩子之筆,讓人欣慰。小小年紀就讀懂了責任和擔當,是來自現實生活的壓力教會了他。

“生活即教育”。困難使人擔當,不幸激人自強。小雙熠的家庭遭遇使他學會了擔當,學會了自強。小雙熠的所作所為可能還不算崇高,但卻強力張揚著人性的美。這種美的構成要素,就是擔當和責任,就是感恩和孝道。正是這樣的價值取向,正是這樣的希望火把,點燃了千家萬戶生活的意義。

我們在感佩小雙熠擔當精神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一個家庭的不幸,畢竟不是一個十歲少年稚嫩的肩膀所能扛過去的。既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那麼就與社會生成了割不斷的聯系。對於這樣的困難家庭,還是希望社會分擔一些扶助的責任。好在小雙熠一家的不幸,經媒體報道后,收到了不少好心人的捐助,當地政府多個部門也前去看望,還收到了3萬元捐助款。

“一家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互助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維系和諧,得以生生不息、繁衍壯大的內在精神動力。10歲的小男孩承擔了本不屬於他的責任,這份責任令人動容。希望社會力量的合力,能夠接過幫扶救助的接力棒,幫助這個家庭度過難關,同時也是為孩子減壓。

我們要為小雙熠的感人事跡點贊,但更希望社會助困機制搭手,為一個少年分憂,不要再讓少年繼續承擔超出限度的壓力。正如一位網友所言,10歲男孩拾荒救父,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深化改革是和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的。長遠來看,逐步探索出一條政府撥款、社會捐贈和保險介入相互搭手接濟的綜合救助路子,進一步做大疾病應急救助基金這塊蛋糕,對排解大病就醫“等錢救命”困擾效果更佳。

一花獨放難以成就春天之美。在我們贊頌小雙熠的同時,更盼望盆景之美引來社會大家庭的萬紫千紅。那樣的美,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百花競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