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僵尸”便民設施是一道民生考題

鄭端端

2015年01月12日14: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公用電話機、移動衛生間、飲料瓶回收機、999社區服務站、自助快遞櫃……這些公共設施本是為了方便市民生活而設置,但近日,記者走訪多地發現,公用電話機插卡不靈﹔移動衛生間被鎖住或被私人佔用﹔飲料瓶回收機返利不靈敏﹔999社區服務站長期閑置﹔自助快遞櫃被雜物遮擋等情況多見。(1月11日 新京報)

飲料品回收機本是一個將瓶子回收利用的機器,面對記者的多次試驗,有的明明回收了,設備卻無法完成返利功能,甚至瓶子“有去無回”﹔有的機器觸摸屏直接是黑屏,顯示“關閉狀態”,針對諸多問題,運營方卻說,“一卡通返利出現問題與信號有關”,不禁納悶了,在飲料瓶回收機投入市場時,前期市場預期、信號測試難道都沒有做嗎?為什麼等到媒體曝光之后,才匆匆派人前往檢修?平時的維護管理都哪裡去了?

還有,“紅立方”999社區服務站,是集醫療急救等九大功能於一體的便民服務設施,原本可以“大有可為”。然而,已經閑置很久了,為何還沒開始,就“草草收場”,“從亭子設計到明確服務內容,再到與場地提供方協調,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反復研究,這就耽誤了一些時間,使救援亭沒有及時開展服務。”這樣的“研究研究”、“分析分析”似乎聽得耳朵生繭了,為什麼政府部門總是執著於此而將大好的便民時間白白浪費。“門白天、晚上都是鎖著,沒見有人來過”的社區服務站,明顯是典型的“爛尾工程”。這種應付形勢、做做樣子的形式主義的便民服務設施,更是對政府形象的一種無形傷害,耗費的是國家有限的公共資源。

很顯然,不少便民設施已漸漸淪為“僵尸”,無法發揮其本應有的功能。這麼好的“民心工程”、“便民工程”為什麼淪為今天的“無人問津”、“形同虛設”的狀況?究其原因:其一,監管考核落實不到位,百姓考評制度缺失,便民服務設施建成之后,政府“袖手旁觀”,導致后期維護服務跟不上﹔

其二,決策的“長官化”、“隨意性”和“封閉性”,一些領導干部和部門將主觀意志強加到老百姓身上,沒有體察百姓處境,了解百姓疾苦,弄清百姓期待,導致便民服務設施“慌忙上馬”,終究陷入癱瘓的“怪圈”﹔

其三,追究問責跟不上,便民服務設施成了忽悠民意的道具,針對推諉扯皮、踢皮球現象,毫無約束懲戒機制,一些服務單位一而再,再而三的讓群眾“碰壁”,卻仍“毫發無傷”。

筆者認為,你管或不管,“僵尸”便民設施都在那裡,“僵尸”便民設施是一道民生考題。政府部門應該反省,深究原因,知恥后勇,強化意識,積極作為,增強監督管理,匯聚政府、營運公司和群眾的多方智慧,多方給力,真正將便民服務落地,讓群眾感受到便民服務在“最后一公裡”的順暢和滿意。

簡言之,首先,政府要優化公共決策,廣泛搜集信息,科學理性分析,深思熟慮,多讓老百姓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多聽各方意見,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其次,便民設施不應建成就完事了,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后期的維護管理,可以組建一支專門負責管理、保護、維修的團隊。也可以考慮引入市場化的運營,讓社會來主導,引入競爭機制,不能搞“一家獨大”,不讓這些設施在建成后“自生自滅”。政府更不能做“甩手掌櫃”,要強化對運營公司的監管、制約,謹防便民服務淪為“擺設”。

再者,政府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群眾的舉報投訴監督作用,對破壞便民設施的行為要進行舉報,給便民設施多一點關愛和呵護,讓“民生工程”真正為民服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