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讀了1月6日《求是》雜志發表的《跟總書記學改文風》,感受頗深。筆者以為,文風不改,官話難糾。
記得習近平早在2010年5月12日的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作了關於改文風的重要講話,總書記深刻指出:“文風不正,危害極大。它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執政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良文風蔓延開來,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群眾疏遠干部,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
文風體現黨風,彰顯黨的形象,關乎事業成敗。早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即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強調要把文風作為作風的一個重要方面,切實加以改進。
這不,繼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擲地有聲地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之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官員開會不要照稿念﹔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借李瑞環之言所雲“空話套話野豬都不愛聽”令人捧腹﹔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要求參加反貪腐座談會的專家少說客套話,要言簡意賅。
眾所周知,干部開會就是為了了解情況、傾聽意見、集思廣益,發現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會風不正,文風不實,必將嚴重影響工作的真抓實干,影響工作效率,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導致疏遠甚至脫離群眾。由此可見,改文風是件順民意的好事。
盡管如此,一些領導干部還是養成了愛說長話、空話和大話的“臭毛病”:沒有稿子講不了話,脫離稿子講不成話。不管是對上匯報、座談,還是對下調研、慰問,總是“稿來稿去”,凡言必稿,聲情並茂,一字不落。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愛說長話、空話和大話的壞習慣,逢會必講,逢講必長,逢長必空,真是說者滔滔,費盡口舌﹔聽者懨懨,苦不做聲。殊不知,講話的效果和講話的長短,往往是成反比的。講話越長,效果越差﹔講話越短,效果越好。講短話,是在追求效率,是懂得珍惜時間的表現,也是對聽眾的尊重。
實話實說,百姓對領導干部的空話套話大話廢話的現象早己厭煩至極。摒棄這種惡劣的“八股腔調”,實現盡早盡快改革,確是勢所必然,人心所盼。
因為領導干部不照稿子念或少說客套話,最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保持原汁原味。目的是使領導干部真正做到能說會寫,因為書面匯報常常經過多道修改、加工,容易穿靴戴帽講套話,而口頭匯報則可以保持原汁原味,領導干部不要當秘書奴隸﹔二是可以防止虛與委蛇。要求口頭匯報,匯報人不需要作形式主義的准備,根據平時的調查研究和實際工作體會,就能講得具體、鮮活,講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考來。
古人雲:“文以載道”,“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唯有按黨中央關於改文風的要求,大力倡導言之有物、清新質朴的文風,不作無病呻吟之語,不慕浮華柔媚之風,才能永葆黨和國家的事業興旺發達。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