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半月談:1.2萬億 創紀錄財政赤字如何解讀

2013年03月29日08:27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財政赤字大幅增長原因何在

  專家指出,政府之所以要增加財政赤字,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的負面影響不小﹔二是由於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但財政剛性支出增加,特別是要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因而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是必要的。

  從民生支出方面來看,今年的預算報告顯示,今年政府在農業、林業和水資源方面的支出將增加12.8%﹔教育支出增長9.3%﹔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7.1%。在城鎮化方面,城鎮道路、停車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瓶頸領域的投資則明確為今年投資重點。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認為,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原因是近年來支出增長保持較高速度,剛性支出佔比越來越高,導致支出的規模很難調整降低﹔另外,由於2012年以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幅下降,在考慮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下,為保持必要的政府投資力度,擴大財政赤字、增加中央投入比重和轉移支付規模成為必然。

  此外,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志勇表示,應該看到往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是“增支”,今年則側重於“減收”,即推進結構性減稅。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說,增速降低將是未來財政收入的常態,財政的剛性支出不會減少,所以適當擴大財政赤字也是必要的。

  讀懂財政壓力 認清潛在風險

  新近上任的財政部長樓繼偉對記者表示,財政壓力真實存在,為此政府將一方面壓縮開支,另外一方面,將採取一些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趨勢。

  2013年1.2萬億元的財政赤字被公認為是財政政策寬鬆和擴張的標志。巴克萊集團在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中期來看,中國國最大的財政風險是地方債。

  財政部2011年曾表示,從償債條件看,除財政收入外,我國地方政府擁有固定資產、土地、自然資源等可變現資產比較多,可通過變現資產增強償債能力。但財政部也同時承認,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風險隱患。此外專家們目前也都認為財政赤字的風險可控,但他們同樣不得不指出,由於地方債已進入償債高峰,因此需要警惕潛在風險轉化為現實風險。

  2009年至2011年,地方政府年發債額均為2000億元,2012年增加到2500億元。今年中央代地方發債達3500億元,創下2009年地方債發行以來新高。

  對此,蔡洪濱表示出擔心:“地方債風險到底是否可控,要看實際情況。不同地區的情況差異相當大,有的地方財政收入情況很好,而有些地方的負債率超出了財力和經濟承受范圍,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從局部擴散到全國。這一點需要加以防范。”

  此外,從長期來看,我國面對的最大財政風險還是養老金缺口。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一份報告中稱,據測算,我國以隱性養老金債務為主的社會保障基金缺口規模約為3.5萬億。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