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下一步行政體制改革動力探尋

高小平
2013年03月22日09:3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解放思想,增強政府職能轉變的動力

轉變政府職能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和治本之策。但由於體制慣性、利益剛性、思想惰性,轉變職能注定是十分艱難和較長的過程。思想解放始終伴隨著職能轉變的進程。

最早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思想得到解放,在1988年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將機構改革的目標確定為轉變職能、下放權力、調整機構、精簡人員。從那時到2000年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第一段,主要通過機構改革來推動。這一階段工作取得了成就,但也出現了兩個突出問題。一是難以跳出機構精簡——膨脹的“帕金森怪圈”,使不少人心生疑慮﹔二是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方式仍然以行政審批為主,政府工作人員在思想上習慣於傳統工作方式,這使得政府職能轉變步履艱難。直到2000年找到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個突破口,思想獲得了又一次解放,人們發現,不僅“外科手術”(機構改革)可以推進政府轉變職能,“中醫療法”(政府管理機制創新)也可以催化政府職能轉變。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心智的開啟,思想的解放,推動了轉變政府職能以創新為導向,政府更多地著眼於建立以公共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制度創新,使政府轉變職能進入了新階段。

然而,由於改革的漸進性和過渡性,政府職能轉變遠遠沒有到位。目前政府仍然擁有一些應當而且可以放鬆的管制權力,特別是一些有“實權”的政府部門往往強調其特殊性而否認一般原則,或者從“前腳”邁出了簡政放權的“門檻”,“后腳”又想方設法退回原來自己的“領地”,或者“前門”放走了一些管理權限,又以另一種形式從“后門”領回了失去的權力。轉變職能還有很多攻堅戰要打。這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認識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不到位”、“不讓位”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緊迫性。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