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現在要讓這個‘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1月5日,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鏗鏘有力地告誡與會人員。(據1月7日《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改革開放最終的落腳點必須是讓人民得實惠。正如李克強副總理所強調的,改革是最大紅利,其目的就是讓廣大人民受益。改革必然要觸動固有利益格局,重點調整預期利益和增量利益,但最終是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品讀李克強的這番話,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
踐行以民為先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思想和理念。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還是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其最終的目標都必須是為了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體面、更有尊嚴。改革再深入,發展再跨越,紅利再豐厚,如果老百姓享受不到實惠,感受不到溫暖,都失去了改革發展的本質意義。因此,李克強副總理提出的“讓改革紅利更多落在百姓身上”,既是一種民生關懷,更是一種提醒告誡。那就是,改革發展不能忘了人民,改革發展成果必須讓人民共享。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改革開放,特別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能只是少數人的“福利”,而必須讓好政策、好體制惠及到每一位老百姓。既要把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醫改目標是讓人民群眾普惠改革紅利。要在體制機制上做文章,要創新體制,建立新的機制。要突破固有利益格局和行政區域限制,更好、更有效地服務群眾,向改革要利益、要效益。要建立一個真正適應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又符合中國國情的醫藥衛生制度。其他領域的改革也是如此,絕不放棄每一個群眾,一定要突破固有利益格局和行政區域限制,特別是城鄉之間的差距、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以及官與民之間的差距,從而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紅利普惠民眾。
承載政府責任擔當。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偉大民族,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中國共產黨又把中華民族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用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開展一切工作,檢驗一切工作。李克強副總理強調的“讓改革紅利更多落在百姓身上”,這其中就承載著大國政府的責任擔當,體現了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信心和決心。“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之一。因此,哪怕勒緊腰帶,也要想辦法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建立起應急救助機制。中國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醫改首先要針對農村,財政也要向中西部大幅度傾斜。黨和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實際困難和問題,真正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奮斗目標。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關系到人民的健康,也關系到居民的消費,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必須抓緊抓實做好。而改革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當下,我們要多做增量改革,使改革順利有力地推進,並“讓改革紅利更多落在百姓身上”,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形成更廣泛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