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A股市場在經歷兩周短暫徘徊后,終於繼續向下突破。上証綜指時隔近4年之后,再度收盤在2000點整數關口之下。(2012年12月03日《人民日報》)
一提A股,市場沒信心,投資沒精神,談資也不精彩,於是A股市場一度成為人們遺忘的角落,更成為沒有吸引力的資本市場。
那麼A股到底怎麼了?是什麼造成了A股如此困境,讓A股市場成為掃平的戰場,戰場上殘垣斷壁,哭天抹淚,傷痕累累。
其實並非是經濟的不景氣,也並非是投資者沒有信心,更不是大家不看好A股市場。
一方面,經濟怎麼低潮,也沒有低過股市。況且如今經濟已經開始升溫,企穩回升。10 月份國內宏觀經濟數據整體向好,短周期底部基本確立。其中,受季節性因素推動及政策發力,基建項目投資大幅回升,大量新建項目進入建設周期將對市場需求構成持續的推動。而年底前近 3000 億元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將帶動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繼續改善。10 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較上月提高0.2 個百分點,好於市場預期。十一月PMI數據再次回升,符合市場預期,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都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出口整體上出現企穩,而從業人員指數出現回落。
另一方面,投資者對股市依然充滿了希望,更期望其向好,因此其也在不斷投資於股市,在股市的打拼中收獲著希望,收獲著信心。
再一方面,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証券從業人員,或者是管理層,對於股市依然看好,股市依然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只是時間問題,更是制度問題。
既然A股市場的外圍環境已經不錯,尤其經濟企穩回升的當下,股市怎麼依然在下跌,其到底何時才能止跌?
這種情況的存在,讓股民傷不起,更讓市場經不起折騰。對於目前上証跌破2000點大關,股民感到心痛。已有16年“股齡”的北京股民李先生說:“今年上証綜指開盤2212點,到今天收盤點位1991點。也就是說,除非今年最后一個月出現200點以上的強反彈,不然今年還得收一根‘陰線’,那滬綜指就是‘三連陰’。這可是創紀錄了!”有分析者認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國內經濟增速中樞可能會出現下移,這會帶來股市的估值中樞和企業盈利下滑,並將在長期內制約市場走勢。
其實翻開A股市場誕生以來的走勢圖可發現,在1993年到1995年,以及2001年到2005年的兩波熊市中,年K線最多是連續兩根陰線。如果今年繼續收陰,確實是從未有過的。深証成指今年以來跌幅已在10%左右,同樣有很大可能連續三根年陰線。
這到底為什麼?不為什麼?這是一種利差,而且也是對A股市場的嚴重考驗。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下跌,依然很可怕。青蛙放在開水裡,它還能逃生,如果放在溫水裡不斷加熱,其就無法逃命了。股民也看出今年股市的軟綿綿,李先生說:“這兩年的下跌和2008年不一樣。那時是暴跌,跌得快,時間短,很快就讓人看到希望了。現在是綿綿陰跌,股票拿在手上,一兩周之內也許虧不了多少錢,但幾個月下來累積跌幅能嚇人一跳。現在隻能是多看少動。”
二是新股發行和限售股解禁給A股市場形成了強大的“堰塞湖”。新股發行和限售股解禁的潛在資金需求壓力,直接影響著股市的供求關系。從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來看,產業資本佔流通市值的比例已超過50%,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最近兩年來,產業資本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淨減持,只是力度大小不同,很少時候出現淨增持。近期,產業資本在市場上的淨減持市值每周都在數億元。近幾個月來,新股發行的數量明顯減少,但是800多家排隊等候上市的企業,也讓投資者對未來的擴容預期感到悲觀。目前投資者對未來新股發行擴容比較擔憂,數百家排隊上市企業被稱為IPO“堰塞湖”。
要改善A股市場的環境,提升A股的形象,別讓2000點成為A股的災難,更不能讓2000點關口成為投資者的劫場,那麼增強A股市場的信心是一方面,健全A股市場制度更是少不了的,而且要通過規范股市發行,從源頭上預防A股市場的不穩定,不牢固,破除A股“堰塞湖”,2000點才不會是災難,更不會是個坎,從而形成A股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促進中國股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