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者,IT高手——你想象不出,這兩個身份都是同一個人。他叫范雄,35歲,海緣殘障人關懷幫扶協會會長。11月18日,在成都市紫瑞北街20號,范雄聚集了20余位腦癱患者及其家屬,開始一堂創業就業分享會。 “向著幸福出發!作為一個腦癱患者,我深深地感受到這部分人多麼需要幫助。”范雄雖然吐字不清,站立不穩,但每句話都說到在場的腦癱患者和家屬們的心坎裡。(四川日報)
這位名叫范雄的青年是為“幸福感”服務的人,服務別人,既有喜悅,也有憂愁,但是他們卻又是可愛的人,是社會上最可愛的人,也是社會最有愛心的人,他們讓社會幸福,更讓自己幸福,也讓自己美麗。
在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這樣的社會組織在園區裡有15家。這些社會組織或者服務於腦癱患者,或者服務於唐氏綜合症兒童,或者服務於空巢老人,或者服務於農民工子女……相同的是,作為不盈利的社會組織,他們都是在為人們的“幸福感”服務。
為幸福感服務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幸福,而且幸福感也是衡量社會幸福程度的先決條件,有了幸福感,社會才會幸福,有了幸福感社會才會美麗,有了幸福感,社會才會更美好。
為幸福感服務人的,就是讓社會更幸福,更美好,更美麗,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而為幸福感服務的人,就是為美麗中國而服務,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部分,更是讓社會幸福,讓社會美麗,讓社會美好,那麼做到這些,更會讓自己幸福,把服務給別人,心裡總是幸福的,而且也是美麗的。
為“幸福感”服務的人,讓社會更幸福,讓自己更幸福,讓社會更美麗,美麗不在外表,美麗更在心靈,也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