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峰
2025年10月11日08:25 来源:中国军网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我党清醒认识到,打哑巴仗是要吃亏的,要赢得抗战胜利,除了宣传和动员全党全军以外,必须广泛进行对外宣传,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内外一切爱好和平的进步力量。我党以卓越的政治远见,既抓“枪杆子”又抓“笔杆子”,对外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仅当好了战斗队,也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宣传作用。
1937年8月,我党领导成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刊物——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救亡日报》,正式创刊。该报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人员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夏衍(共产党员)、樊仲云(国民党员)任总编辑,开办经费由国共双方各出500元。
10月,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直接领导下,潘梓年、章汉夫、吴敏等人在南京筹办了《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这是我党的新闻事业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在国统区公开亮相。
11月,在周恩来的主持和倡导下,范长江、恽逸群等新闻工作者于上海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这是我党领导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其宗旨为团结全国新闻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青记”组织战地记者报道前线战况,并出版《新闻记者》会刊。
1938年初,“青记”迁至武汉,于3月末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范长江、徐迈进、钟期森为常务理事,将“青记”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来,这一学会除设在武汉的总会以外,还在广州、香港、桂林、成都、重庆、延安、兰州等地成立分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为抗战宣传作出突出贡献,也为1949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1938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外宣传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会议认为“我们的国际宣传工作,我国各界民众团体对国际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系,都太薄弱了。”此后,我党的对外宣传步伐大大加快。
1938年1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主任为廖承志。起初,办事处主要是为我军募集抗战物资,后来增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宣传基地,致力于向世界说明我党的抗日主张和事迹。
1940年9月,廖承志致电延安侨委与周恩来,建议加强海外宣传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我党向海外派出了一批党员。这些党员或进入当地侨报工作,或创办报刊,初步构建起在海外的宣传阵地。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海外抗日办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据统计,仅1937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期,华文报刊就有数十种,其中以胡愈之、郁达夫等抗日爱国人士主办的报刊影响最大。此外,美洲地区的《美洲华侨日报》、欧洲地区的《联合战线》《祖国抗日情报》等报刊,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己任。
为配合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我军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一系列战地报纸,积极展开对根据地军民宣传和对外宣传。比如,1939年1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由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等组成编委会。刊物以宣传抗日主张、总结军事政治经验为宗旨,刊载中国共产党宣言、领导人文章、战斗总结及苏联军事译文。刊物不仅深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在国民党统治区也深有影响。同年12月,在刘少奇主持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创办《抗敌报(江北版)》,于1940年改名为《江淮日报》,由刘少奇兼任报社社长。该报围绕“坚持团结、反对投降分裂”的方针,在揭露日军诱降阴谋、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盟军反攻日军的时机迫近,国际人士十分关心中国战场,特别是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国民党不得不解除对延安等抗日根据地的严密新闻封锁。1944年初,经过多方努力争取,蒋介石批准美英等国记者赴延安采访。随后,这些记者们组建记者团,准备赴延安参观采访,但受到国民党的阻挠。我党将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的访问,看作是在国际间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活动,千方百计打破国民党的阴谋和阻挠,很好地抓住了这次对外宣传的机会。
八路军晋绥军区主动邀请记者团现场观摩1944年9月收复娄烦镇的战斗。记者团目睹了我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场面,看到人民群众冒着敌人炮火运送弹药、转运伤员,以及将烧饼送到战士们面前等场景后,深受震撼。路透社记者武道在《大美晚报》发表《我从陕北回来》长篇通讯:“关于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9月,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番号为第十八集团军,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地沿用下来。编者注)是否在和敌人作战,我能够回答‘是的’,我在晋西北看见了这样的战斗!”据统计,仅外国记者在延安拍发的电讯就达100多篇,大量报道了他们在陕甘宁边区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这次记者团对延安的成功访问,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里程碑式事件。
抗战时期,我党还在解放区创办了数百种报纸、建立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些媒体不同程度承担对外宣传任务,不少媒体的创办人同时也是人民军队的指战员。这一时期我党我军的对外宣传力量,在异常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为后来我党领导新闻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