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把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碑文敬读

王鹏 李朝辉

2025年10月04日08:52    来源:学习时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在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中央,一座庄严巍峨的纪念碑直插云霄,这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由碑体、基座和平台三部分构成,碑高32.6米,四周粘贴厚12厘米的花岗岩。碑座四面,每面近30平方米;平台两层共八个台阶,均采用产自新疆的红色花岗岩铺制,并设有汉白玉护栏。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王震的题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南面则是王恩茂的题词——“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开创了新疆各族人民解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碑座浮雕刻画了解放新疆、屯垦戍边、各民族大团结的壮观画面。底座上分别用汉文、维吾尔文镌刻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四九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北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最后胜利的阶段,兰州解放,接着一野一兵团解放了西宁,为解放新疆、解放全西北,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统一战略部署下,在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政委彭德怀指挥下,在一野一兵团司令兼政委王震率领下,开始了进军新疆的行动。二军发扬长征精神,翻越祁连雪山,直插张掖,挺进酒泉;二、六两军准备入疆,新疆解放指日可待。陶峙岳、包尔汉分别于九月二十五、二十六日通电起义。为巩固新疆和平解放的胜利,一兵团加快了进疆的步伐。一九四九年十月,进疆大军西出玉门关,穿越星星峡,从空中到陆地,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至十二月初,一兵团领导机关和二、六两军主力先后抵达迪化、喀什、伊犁,与“三区”民族军和新疆起义部队会师,把五星红旗插到天山南北和帕米尔高原,结束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反动统治,解放了新疆各族人民,开创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

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全体官兵为解放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光照千秋,新疆各族人民永志不忘!

为解放新疆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九月三十日

碑文仅400余字,不仅铭记了新疆和平解放、起义会师、巩固边防等重大事件,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光辉历史,深情缅怀了为解放新疆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更展现了人民军队解放新疆的艰难历程及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1949年秋,兰州、青海、宁夏相继解放。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时局,在积极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致力于和平解放新疆。中共中央派联络员邓力群从莫斯科出发,于8月14日抵达新疆“三区”革命的中心伊宁,开设电台,使党中央能够随时掌握新疆情况,为和平解放新疆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奉命率第二军和第六军向西进发。9月14日,王震率第二军由西宁出发,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脉,进入河西走廊。第二军第五师克服高山缺氧和暴风肆虐等极端困难,以惊人毅力翻越了终年积雪、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

第一野战军沿河西走廊一路所向披靡。在军事威慑与中共和平政策的感召下,陶峙岳、包尔汉分别于9月25日、26日通电,宣布起义: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和平协定。全军驻守原防,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命令。

起义通电一经公布,百姓欢呼雀跃,自发庆祝这一历史时刻。9月28日,毛泽东给陶峙岳、包尔汉及新疆军政起义人员发来电报,对他们和平起义表示嘉勉。与此同时,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向新疆进军。

为使新疆各族人民早日获得全面解放,并应对国民党残余势力可能发动的武装叛乱,党中央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两军火速进疆,在冬季到达各自的指定位置。1949年10月10日,十万大军在王震率领下,西出玉门关,北穿星星峡,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从酒泉至喀什约2500公里,至阿山(今阿勒泰地区)约2100公里,至伊犁约1900公里,沿途多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瀚海与雪山峻岭。人民解放军官兵克服严寒天气与遥远路途,艰难西进。

部队以第二军为左路军向南疆开进,第六军为右路军向北疆开进。第六军于11月4日从酒泉出发,依托飞机与汽车运载,分批空运、车运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伊宁等地。其骡马大队500多名战士,驭使2000多头牲畜,行军68天,行程1500多公里,于12月底全部到达迪化、绥来(今玛纳斯)、古牧地等地。至1950年1月,除第十六师一部外,各部均抵达指定位置完成布防。至此,第六军胜利完成进军任务。

1949年11月26日,第二军四师经哈密、焉耆抵达南疆重镇喀什。随后,军长郭鹏、政治委员王恩茂率军指挥机关于12月1日抵达喀什。第二军教导团、炮兵团等部在吐鲁番、鄯善过冬后,于1950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徒步1650公里,陆续抵达喀什。第二军第五师师直机关及十四团于1949年11月29日进驻阿克苏、温宿。

1949年12月5日,为及时制止和田民族分裂分子预谋的暴乱,刚经万里跋涉抵达阿克苏的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接到紧急命令:“火速进军和田,赶在新年到来之前,解放和田。”为争取时间,第十五团主力1800余名官兵在代政委黄诚率领下,选择了最近却最艰险的路线——徒步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环境极为恶劣。当年不过二十出头的战士们负重几十公斤,在流沙没踝、沙暴遮天、严寒刺骨的绝境中,昼夜奔袭18天,行军1580里,于12月22日胜利抵达和田,创造了军事史上的行军奇迹。当年参与行军的老战士王传德回忆说:“别说咸碱水了,马尿都喝过,死就死到戈壁滩上,不死在戈壁滩上,咱爬也爬到和田去。”

12月25日,一野首长特致嘉勉电,称赞指战员“创造了我军进军史上的奇迹”。在全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斗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至1950年1月20日前,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全疆各地,将五星红旗插上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新疆走上了和平建设与发展的新征程。

(责编:刘圆圆、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