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杰
2025年09月12日08:28 来源:学习时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蒙山高,沂水长。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山东省委党校,在沂蒙大地转战南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为培养党的干部、建设抗日武装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红色学府”。
时光回溯到1938年4月。党中央为加强对山东抗战的组织领导,派时任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领50名干部前往山东。5月下旬,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在山东各地迅猛燃起。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抗战,1938年10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党校在沂水县岸堤西北部白佛寺(今属沂南县)宣告成立,省委书记郭洪涛兼任校长。由于党组织尚处于秘密状态,党校的公开名称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校”,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最早的省级党校之一。
1938年12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党校相应改为山东分局党校,校址由白佛寺迁到沂水县夏蔚村。1940年12月,按照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在临费沂边联县青驼寺东部的王家圈村(今属沂南县),山东分局党校更名为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分局书记朱瑞兼任校长。
当时没有固定的校址,没有上课的教室,不是借用民房或寺庙,就是把场院树下当课堂,大地为凳,膝盖为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战地风景线。党校的师生既是学习队,又是工作队。他们每到一地,都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的社情、敌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配合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做好生产自救、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动员参军等工作,把生产劳动、革命工作融入教学活动中。
党校的师生还是战斗队。1939年6月,日军集中两万余人,分路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侵入沂蒙山区北部,企图围歼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党校跟随党政军机关转移,在沂水县梭峪村附近与日军遭遇,从校长到学员都拿起武器参加了战斗,党校警卫连奋勇迎敌,有近60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1年冬,日军集中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大“扫荡”。12月8日,党校400多名师生在费南县苏家崮(今属平邑县)被日伪军6000余人合围,形势十分严峻。为掩护党校师生突围转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第一、四连及五连一个排,与日伪军展开浴血拼杀,伤亡200余人,掩护党校师生安全转移至鲁南抱犊崮山区的小辛庄。
1942年春,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到山东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4月10日来到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临沭县朱樊村(今江苏省东海县西朱范村)。在山东期间,刘少奇对党校工作十分重视,明确要求山东分局要办一个好的党校,提高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针对当时的形势,刘少奇对山东中高级干部和滨海根据地领导干部,包括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员,分期分批作了《思想方法问题》《群众运动问题》《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等重要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山东党政军领导班子的思想,为扭转山东抗战的困难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3年9月,中共中央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分局书记,全面主持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同月,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复改为山东分局党校,罗荣桓兼任校长。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山东分局党校主要在莒南一带流动办学,许多村庄都留下了党校师生的足迹。
党校学员对党忠诚、敢于牺牲、冲锋在前。初创时期的党校,为我党我军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像许世友、张仁初、曾国华、何以祥、张光中等,女英雄陈若克、辛锐,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安葬着2800多名革命先烈的英灵。其中一位是陈若克烈士。陈若克生前担任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是山东分局党校第一期的学员。1941年冬日寇大“扫荡”时,即将临产的陈若克不幸落入敌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毫不畏惧,威武不屈。敌人使尽了招数,最后下了毒手。临刑前,陈若克怀抱刚出生的婴儿,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高呼口号从容就义。她的爱人、时任山东分局书记并兼任分局高级党校校长的朱瑞在悼念文章中写道:“若克同志牺牲了!但她那‘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节操与气魄,却永活在我们心头!”
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一座夫妻合葬墓,长眠着一对血洒沂蒙的革命伉俪,他们是陈明和辛锐两位烈士。1939年,辛锐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期间,认识了时任副校长的陈明。1941年3月,山东分局成立姊妹剧团,辛锐担任了团长。带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陈明、辛锐两人走到了一起。11月,已升任山东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陈明负责指挥115师直属机关干部战士参加大青山战斗。30日,陈明率部与敌人浴血奋战,双腿负伤,无法行走。在连续击毙3个敌人后,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怀有身孕的辛锐在突围中也身负重伤,被抬到山洞里抢救治疗。12月17日,日寇搜山发现了辛锐藏身的山洞。辛锐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抗日战争时期,郭洪涛、朱瑞、罗荣桓,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山东分局委员兼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山东分局委员兼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等,都多次到党校讲课和参与研讨,使党校能够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先后举办了5期短训班、2期训练班、4期整风学习班,培训党员干部2200余人。
“同志们,抗战的吼声四起。你看,党旗在火光中高举。我们热烈地相聚,热烈地分离。学习,斗争。斗争,学习……”山东分局党校这首著名的《毕业歌》,唱出了党校人的革命豪情和壮志,也是山东省委党校在抗日烽火中英勇斗争的永恒记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