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八路军挺进鲁西第一仗

王贞勤

2025年07月12日10:07    来源:中国军网222

1939年3月的一个深夜,一支身着统一军装、步伐矫健有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鲁西郓城县最西北端。

附近的村民们一见有部队逼近,以为是敌军队伍,慌忙收拾家当,急着找地方躲避。见状,一名指挥员快步上前,急切地喊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是来打鬼子、除汉奸,为咱们老百姓撑腰的!”

“原来是八路军来了!”村民们喜出望外,紧绷的心弦瞬间松弛下来。

鲁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不仅是山东与太行山区联系的桥梁,更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日本侵华以来,齐鲁大地的胶济铁路、津浦铁路沿线以及多个县城皆被日军占领。

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与国民党将领范筑先携手合作,共同点燃了鲁西抗日的烽火,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范筑先于1938年11月不幸牺牲,鲁西地区的抗日力量也遭遇重创,局势急转直下。一时间,抗日武装内部开始出现了分化,鲁西平原再次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派兵去山东”、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根据党中央指示,八路军第115师组建由该师师部、师直属队及第686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山西出发,越过一道道封锁线,于1939年春节后,挺进鲁西,进入山东。

此时,郓城县已被日军占领,城里城外一片狼藉。原韩复榘部下、日伪县长刘本功派遣其家族兄弟刘玉胜,指挥伪军1个团进驻郓城西北的樊坝村,企图以此作为据点,进一步扩张势力。

樊坝村,位于郓城县城西北,距县城约9公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显得尤为重要。樊坝村分为前樊坝和后樊坝,村西紧邻黄河大堤,大堤向南北延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村东不远处是大集镇潘渡,商贸繁华,信息畅通,便于控制与侦察;向北直通范县、寿张等地,地势开阔,可攻可守,易于回旋。

樊坝据点驻伪军1个团,约800人。其兵力布防是:后樊坝驻1个连,前樊坝南面的团柳树村驻1个连,刘玉胜带领主力部队驻守前樊坝。前樊坝构筑高大围墙一道、壕沟两条,围墙四角均修炮楼一座,警戒森严,易守难攻。

敌军自盘踞樊坝以来,无恶不作,给当地群众带来无尽苦难。

3月2日,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梁仞仟带领县委成员徐雷健、李仙鹤等人,匆匆赶往我第686团团部驻地。团长兼政治委员杨勇接待了他们,并带着他们到第115师师部。梁仞仟向师领导汇报日伪军的活动情况,以及敌军所犯下的罪行。

根据郓城人民和县委的要求,为了解除人民群众倒悬之苦,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师部决定:首战樊坝,彻底消灭敌军,以此作为献给齐鲁大地人民的一份“见面礼”。

第686团领受任务后,立刻进行了战前准备。当时,八路军经过长途行军,一路风餐露宿,未及休整,官兵非常疲惫。刚抵达鲁西这片土地时,由于对当地敌情和地形极为陌生,加上过去多在山区作战,缺乏平原战斗经验,使得部分官兵对即将进行的战斗感到信心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杨勇主持召开了动员会议,向指战员说明了打好这一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分析敌我双方具体情况,指出我军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经过动员,全体官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一致表示坚决拔掉樊坝这个日伪据点,打好进入山东的第一仗。

随后,部队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工作,详细掌握敌情。其间,当地群众纷纷伸出援手。他们熟悉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为部队提供了不少宝贵信息。此外,在部队把部分官兵派到附近各村征购粮食、准备担架时,广大群众同样热情支持、积极支援。不少老百姓还把自己家的门板摘下作为担架,决心和八路军一起投入战斗。

3月3日晚,我军部队出发到达高庄,杨勇又向全体指战员作战前总动员。部队群情激奋,一声令下迅速接近黄河大堤。

我军的战斗计划是:第3营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第1营和第2营担任辅助和准备打敌增援。战斗部署是:在后樊坝和团柳树布置少量兵力,防止敌人逃跑;在潘渡以南、公路两翼一线设伏部分兵力,随时准备打击敌人的增援力量;集中主要兵力,攻打伪团部所在的前樊坝,力求一举消灭敌人的指挥中枢。

夜幕渐渐降临。部队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樊坝以西地区,官兵动作敏捷,首先活捉了伪军哨兵,然后让其带路,沿着敌人的交通沟小心翼翼地摸进后樊坝。接着,他们迅速控制大堤一线阵地,还包围了团柳树之敌。整个行动行云流水,丝毫没有引起敌人的察觉。

由于行军迅速,敌军并不知道八路军已到郓城;夜取樊坝,更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刘玉胜骄横之际,一直认为八路军打不了他的据点。

战斗正式打响后,进入后樊坝的我军随即发起猛烈冲击。一时间,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敌人还没来得及还击,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晕头转向,大部分敌军被消灭。我军乘胜扩大战果,迅速将前樊坝包围起来。

约晚11时,第1营突击部队用炸药将前樊坝围墙南侧炸开了一道缺口,官兵犹如猛虎般突入村内。敌人凭借着炮楼火力的侧射和壕沟工事的阻碍,使得我军的冲击一度停滞。

在这关键时刻,我军架在村西大堤上的迫击炮向敌人火力点和伪团部轰击,打掉了西南角炮楼上的侧面射击点。与此同时,官兵在炮火掩护下,以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继续向纵深突击。

在南面突击部队的配合下,我军在围墙西边架设梯子,爬上敌人的围墙,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其中,善于夜战的第3营10连,表现尤为突出,率先登上围墙。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子弹在夜空中穿梭,爆炸声震耳欲聋。八路军与敌人展开了近身搏斗,刺刀相交,喊杀声此起彼伏。战斗持续到次日拂晓,经过8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打进了前樊坝的据点。团柳树的伪军看到大势已去,慑于我军的强大威力,只好缴械投降。至此,樊坝战斗以八路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樊坝战斗取得了全歼守敌的辉煌战果,共毙伤俘伪军刘玉胜以下官兵800余人,缴获轻机枪13挺、小炮1门、步枪500余支,解救了村干部20多人、被抢去的妇女30余人。

樊坝战斗,是八路军在山东地区与日伪作战的第一仗。这次胜利沉重打击了鲁西日伪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和振奋了山东人民的抗日热情。老百姓看到八路军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纷纷加入抗日队伍中。这场胜利也为八路军继续东进,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条件;让队伍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指战员打赢平原游击战的信心决心,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任佳晖、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