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福建漳州将谷文昌事迹融入思政课

地瓜汤里品廉洁(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本报记者  施 钰

2025年05月28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金銮湾畔,木麻黄绵延上百里,海风吹来,涌起绿浪。

  “一会儿要仔细听故事,出来后要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哦!”东山县文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吴爱慧带着四年级40名小学生,来到谷文昌廉政主题馆。在这里,孩子们要上一堂思政课,主题是“学做木麻黄,争当廉洁小卫士”。

  “同学们请看,谷文昌爷爷的碗里是什么?”走进主题馆,讲解员引导孩子们观察一尊谷文昌坐在桌前吃饭的雕塑。

  “地瓜!”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碗里的地瓜,有一个故事。”讲解员介绍,1959年,经济困难、食品短缺,东山县各地食堂只能靠少量地瓜丝熬汤度日。一天,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来到樟塘镇(当时为樟塘公社)。吃午饭时,炊事员特地给谷文昌舀了一碗很稠的地瓜丝汤。谷文昌看了看大家碗里的稀汤,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汤倒进大锅里。他说:“我怎么能搞特殊?”说罢,自己舀了和大家一样的稀汤吃了起来。“身为干部,只有与群众同甘共苦,才不会脱离群众,才不会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能为。”谷文昌说。

  “谷文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廉洁齐家的家风值得我们学习。”谷文昌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张艺生介绍,东山县纪委监委从谷文昌诸多感人事迹中,梳理出40个通俗易懂的廉洁小故事,以简笔画配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在主题馆中,并配有人物塑像、油画、实物、口袋书和音频等,让廉洁文化易于传播。

  一路走、一路讲、一路看。廉洁文化应当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设计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听,增强互动体验,并鼓励孩子们表达,反馈学习成果。”吴爱慧说。

  橱窗里的一件外套,是谷文昌生前买给爱人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新衣服;一辆生锈的自行车,是县里配给谷文昌的“专车”,他曾严格禁止自己的孩子私骑公家的车……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小故事,悄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什么?”走出主题馆,吴爱慧组织孩子们讨论起来。

  “同吃一锅饭”“给夫人买最后一件新衣服”“请省委书记吃地瓜”……孩子们踊跃回答。

  “很好!大家可以分组活动,用你们的创意展现这次学习的收获。”吴爱慧又提出了新任务。

  学生们行动起来,有的自编廉洁小故事的情景剧;有的拿出画板,画出自己心中谷文昌爷爷的形象;还有的编唱童谣,把廉洁故事融入其中……一组组才艺展示轮流上演,学习的印象也进一步加深。

  “你们都很棒,老师有礼物要奖励大家。”分组展示结束,吴爱慧拿出一袋地瓜,分发给每个孩子。“谷文昌不搞特殊,和大家一起吃地瓜、睡地铺、在草寮里工作。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干净、正直的人。”吴爱慧说,“今天回去后,要和爸爸妈妈分享领到的地瓜,把地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展馆外,当年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种下的第一批木麻黄已有十几米高。“这就是谷文昌当年和大家一起种下的,你们可以来摸一摸树皮、抱一抱树干。”在吴爱慧的引导下,孩子们围在树边,好奇地观察。

  “这上面还长出了新芽!”一个同学惊喜地说。

  “木麻黄、沙里长,公家车、不私用,谷爷爷、红薯香,把手洗净心透亮、心透亮!”课程最后,伴着阵阵海浪声,吴爱慧和孩子们唱起一首自编的童谣。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15 版)

(责编:唐宋、王潇潇)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