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育龙
2025年05月28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就组织深入研究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制定规划,形成了厦门15年发展蓝图、福州“3820”战略工程和浙江“八八战略”等一系列宝贵思想财富和丰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成果,为新时代做好战略规划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的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党中央关于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的战略考量、规定要求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重要论述的体系化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明确了战略规划的地位作用,提出了任务举措、策略方法和实施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通过国家发展规划阐明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
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国家发展规划是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对制定各类政策具有宏观指导性和统筹性。财政、货币、产业、价格等政策要依据规划目标要求和发展形势,合理确定政策取向,围绕落实国家发展规划协同发力。
把握战略谋划、规划编制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提出战略谋划、规划编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等,拓展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为我们做好战略规划工作提供了方法论。
抓好战略规划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推进战略规划的实践要求。要把抓落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防止任务落空,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把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系统总结了我国在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方面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坚持党领导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探索形成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强调国家发展规划根据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并明确提出规划调整、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报告等须报党中央同意,把党对国家发展规划工作的领导落到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推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进一步强调推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既明确了国家发展规划是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又为其他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留有空间,有助于提高规划体系整体效能,形成规划合力。
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我们党在规划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讲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强调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助于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化水平,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的共识。
坚持国家发展规划与宏观政策协调联动。我国推动把各类宏观政策工具的发力方向统一到规划部署要求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手段。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对服务保障国家发展规划实施的措施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健全国家发展规划与宏观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有助于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现各类政策对国家发展规划实施的有效支撑和协同保障。
坚持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有效实施机制。我国持续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有力保障了规划落地见效。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对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作出具体规定,有助于加强对国家发展规划实施的全周期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巩固提升规划实施效果。
(作者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13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