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一滴墨荡开新故事(纵横)

杨建楠

2025年05月28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夏天,朝气蓬勃。苏轼说,“绿槐高柳咽新蝉”;周邦彦说,“水摇扇影戏鱼惊”。如果把诗意融入产品,一家企业能创造什么样的“风景”?

  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的答案是:从国内走向世界各地。去年,鸵鸟墨水的文创产品——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水出口海外。将“小满”墨色命名为“绿槐”,“小暑”命名为“竹喧”……不同节气对应不同墨色,每种墨又与诗词或典故密切相关,研发团队用新创意呈现传统文化的故事性。近两年,鸵鸟墨水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速保持在15%至20%。可见,文化也是竞争力。打动海外消费者的,是产品质量,也是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

  讲故事,说到底是讲文化、讲特色。近几年,国产茶饮品牌出海,有的在海外开辟数千家门店。一位产业分析师表示,中国茶饮出海,不能是奶茶味,而要有中国味。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正是国产茶饮品牌出海的底气所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行业都能从中找到产品独特而有质感的点睛之笔,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以一滴墨、一杯茶、一块布撬动大市场。

  到什么山就该唱什么歌。进入海外市场后,有的企业推出与本地品牌联名的限定款,有的将产品和服务本土化、推出个性化“菜单”,还有的从当地文化中汲取灵感、讲出新故事。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从中国而来,但不拘泥于身上的中国标签,多些融合创新的思路,出海企业才能更接地气。

  讲出好故事、新故事,释放文化的无限魅力,要靠科技创新这个硬实力。拿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水来说,研发团队通过大量色层分析和原料匹配,以技术之力实现“意象与色彩的融合”。从新技术,到新产业、新产品,一系列“新”的连锁反应,为历史文化的表达拓展出更多可能。在产品漂洋过海的旅途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新质生产力手牵手,在老与新的碰撞中,产品出海、品牌“出圈”、产业发展找到新出路。

  文化能够转化为企业出海的竞争力,千千万万个出海企业也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如今,高铁、手机、汽车等中国产品享誉世界,中国制造正在书写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新表达。

  (摘编自《天津日报》,原题为《一滴墨的点睛之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05 版)

(责编:唐宋、王潇潇)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