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勇 李梦蝶
2025年05月26日08:21 来源:学习时报
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部队在参谋长张爱萍的指挥下,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实施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在参战官兵和支前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此役以我军成功夺占一江山岛、全歼国民党守军而胜利告终。
政治领衔,大局为重定决心
一江山岛的面积并不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在岛上的长期驻军也只有千余人。这对于曾经消灭过数百万敌军的人民解放军来说,并不能构成太大的阻碍。但是,是否发起这场渡海夺岛的战役,其指挥决策权始终都在中央军委,足见党中央的重视程度。
1952年春天,华东军区率先提出,要利用抗美援朝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有利形势,顺势解放福建、浙江的沿海岛屿,其中就包括一江山岛、上下大陈岛等岛屿。6月15日,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以军区司令部名义,颁发了《对解放上下大陈岛登陆作战的指示》。6月23日,将此件呈聂荣臻代总长、粟裕副总长并报毛泽东主席。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慎重考虑后,在7月24日作出批示:“进攻上下大陈岛屿,美海空军亦可能参加,为慎重计,须待朝鲜停战实现后举行为宜,请主席考虑批示。”27日,毛泽东明确指示:“同意你的意见,在朝战结束前不要进行对浙江上下大陈岛的作战。朝战结束后何时进行及如何进行此项作战,亦须慎重考虑。”作战方案也就暂时搁置了。
1953年夏天,华东军区重提解放沿海岛屿的设想,这一次,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带着参谋长张爱萍面见毛泽东,阐述了解放部分沿海岛屿的想法,并请示具体的意见。毛泽东考虑到中朝方面正在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并且有希望在近期签署停战协定,如果现在就发动较大规模的夺岛战役,美国必然要干涉,局势可能会变得对我方不利。于是,他决定继续推迟此类战役。
1954年12月9日,华东军区为了落实时任总参谋长粟裕关于反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的指示,正式向中央军委上报了进攻一江山岛的作战计划。毛泽东在审阅之后批示:“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中央军委根据这一指示,再次将解放一江山岛的时间推迟到1955年1月。
相对于大陆来说,一江山岛只是弹丸之地;相对于华东军区部队来说,岛上的敌人也不过是疥癣之疾。但是,就是为了夺取这个小岛、消灭这股敌人,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层,到华东军区的战役执行端,都反复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研判,虽然一再推迟进攻行动,但是却凭借这种审慎的决策态度,确保了国内外形势和战役效果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合兵合心,创新战法为联合
从1954年初,华东军区部队就开始了进攻一江山岛的战前训练和各项准备工作。从我军渡海登岛的作战经验上来看,前面既有金门作战的失利,也有解放海南岛的成功,经验教训参半。但是,此次进攻一江山岛的战役,也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我军历史上首次进行三军联合作战,并无相关成功经验可循。按照计划,此役共有3个军种、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参加,参战兵力众多,武器装备种类复杂,配合起来难度不小。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负责一线指挥的张爱萍率领指挥团队深入研究战场环境,不断摸索从联合训练到联合作战的方法途径,为胜利夺取一江山岛做足了准备工作。
联合作战不是“捏泥人”,更不是“拼积木”,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兵力编组、科学的指挥机制、流畅的协同动作,使不同军种的力量能够在同一场战斗中发挥出各自的潜能,既要突出优势特点,又能融合互补短板。在训练之前,张爱萍深入一线部队调研,发现各军种之间在思想上是存在一些抵触的。比如,陆军担心被空军的航弹误伤,担心海军的船只不能按时把他们送上岛;海军担心空军能否顺利夺取制空权,为航渡过程提供充分的空中掩护;空军也有顾虑,担心陆军的炮火会误伤低空飞行的战斗机。
合兵先合心。为了打消各部队之间的疑虑,张爱萍号召不同军种之间要加强交流,他风趣地说:“协同作战要立一条规矩:只准共军打‘国军’,不准共军打共军!大家一定不能‘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在他的带动下,前线三军开展了广泛的互串家门、互走亲戚、互讲军史的活动,以此了解其他军种的战斗历史、武器装备性能,增进官兵之间的感情。此外,前线指挥所参谋长王德带着参战的陆、海、空三军部队作战处长,共同制定了《三军协同计划表》,将各单位的攻击目标、行动时间、作战范围、战斗形式等内容固化下来,以严密的协同动作打消官兵心中的疑虑,使他们可以在一江山岛这片狭小的区域内放心大胆地“各显神通”。
胜利为要,勇挑重担下决心
在长期精心准备之下,担负执行此次任务的各军种部队早已配合默契,基本具备了实施联合登岛作战的能力。按照原计划,一江山岛战役将于1955年1月18日早上开始,但是,就在1月17日这天,张爱萍却突然接到了总参谋部的电报,建议其将战役发起的时间推迟到2、3月份。虽然电文中只提了“建议”,但这却是上级机关下发的指示,代表了总部首长甚至是战略决策层对此役的看法,并且在末尾明确指出“望照此执行”,其实已经与正式的命令无二。
此时,张爱萍已经升任副总参谋长,短期内就可能赴京上任,他完全可以遵照总参谋部的指示,推迟发动此次战役,甚至直接把这项任务交给继任者。但是,战机已到。张爱萍在和参谋长王德商议之后,毅然要通了时任副总参谋长陈赓的电话,再次阐述了按时发起一江山岛战役的理由。
其一,在过去的一年里,张爱萍等人带领众多专家深入研究了这片海域的气象水文条件,并走访了大量的沿海渔民,有把握确定1月18日就是一个适合登岛的好天气,而且很有可能是本月唯一的一天好天气。其二,部队已经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如果此时收兵,难免打草惊蛇,暴露我军的作战企图,无疑会增加今后作战的困难。其三,新的兵役法就要在当年实施,如果推迟行动,那到时候将会有不少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退伍,部队需要重新训练、重新磨合,战斗力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陈赓马上把张爱萍的意见报给时任总参谋长粟裕和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在请示中央之后,彭德怀当即表态:相信前线指挥员。1955年1月18日早上8点,随着第一批战斗机飞临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按照既定计划空袭敌军的多处要点,一江山岛战役正式拉开帷幕。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仅用数小时就成功上岛,并在24小时之内肃清残敌,取得了一江山岛战役的伟大胜利。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