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我军在敌后战场上的重要指挥中枢

2025年05月22日08:30    来源:中国军网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晋冀豫地区就有一定的工作基础。1936年,我党和山西军阀阎锡山建立了特殊的统战关系,并以此为契机向山西当地的进步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派遣大批共产党员,使其成为由我党实际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抗战全面爆发后,牺牲救国同盟会快速发展,人员逐渐遍布山西各地,为我党在这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提供重要保障。

1937年10月中旬,八路军第129师奉命挺进太行,与已在此地工作的中共晋中特委、正太特委和正太铁委建立了联系,并依托广泛分布的民间团体,组织工人、农民、进步青年等建立游击队,增强该地区的武装力量。至1938年4月,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在西起同蒲路、北到正太路、东至平汉路、南达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内全面展开。

为便于了解敌我情况,更好筹划指挥作战,八路军总部向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境内派出前进指挥所,由时任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具体负责。自此,这个前出的“八路军总部”辗转于山西潞城、武乡、辽县(今左权)等地,成为我军在敌后战场上的重要指挥中枢。

八路军司令部:善谋打仗的“中军帐”

司令部是一支军队内部专司打仗的职能机关,在筹划酝酿、起草方案、组织协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八路军各部挺进敌后,驻地比较分散,敌情威胁多有不同,这就对八路军司令部的业务水准提出较高要求。

当时,在前指负责司令部具体工作的是副参谋长左权。从个人履历来看,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前往苏联进修,回国之后多次参与我军重大行动的组织筹划工作,对司令部建设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上任之初,他主持起草了八路军各级司令部的暂行工作条例,使这一成立不久的重要机关迅速步入发展正轨。

1940年7月底,为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心发起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任务的一场较大规模战役,也就是后来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在设计之初,计划动用兵力超过20个团,作战单位涉及冀中军区部队和第120师、第129师的部分主力。同时,计划攻击的敌人交通线范围东起河北石家庄、西至山西榆次,几乎覆盖正太路全线,是八路军自全面抗战以来发动的最大一场战役。

在战斗打响后,由于有众多地方部队和民兵武装积极参战,实际参与作战的团一级建制单位多达100余个,由此带来的指挥协同工作量陡增数倍,这无疑是八路军司令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此情况下,司令部依然保持高效运转,组织协同恰当有序,使战场上众多单位各司其职、目标明确,并组织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作战,不断扩大战果,给敌人造成较大杀伤,极大提振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光辉战绩,振奋了军民士气,也让国民党军心存忌惮。为削弱八路军的实力,蒋介石不顾抗战大局,公然下令从1941年11月起停发八路军的经费,并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甚至要求“不准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根据地军民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更严重的是,随着八路军的不断壮大,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国民政府停供、战场缴获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八路军必须紧前实施武器装备自我生产、自给自足,为遂行作战任务奠定物质基础。

经过实地勘察,负责选定厂址的侦察人员发现,在黎城、辽县交界处的黄崖洞虽然地处崇山之中,但内部有一片较大的谷地和充沛水源,适合建厂。在报请八路军总部批准之后,黄崖洞兵工厂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武器装备生产基地。

为解决制造枪炮钢材不足的问题,兵工厂积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大家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拆下敌人交通线上的铁轨制造枪炮。一来,铁轨的各项技术指标比较统一、稳定,用来制造武器绰绰有余;二来,拆铁轨的同时也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间接支援了部队作战,可减轻反“扫荡”的压力。随着兵工厂不断扩建,工人总数也增至数千人,每年生产的步枪、手榴弹、炮弹等武器可以装备十几个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八路军缺枪少炮的困境,被朱德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内外协同配合:打破敌军的疯狂“扫荡”

八路军总部前指长期在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一带活动,引起侵华日军仇视,其先后多次进攻我总部机关所在地,但都未能得逞。1942年5月中旬,日军再次集结重兵,发动所谓“C号作战计划”,企图以“捕捉奇袭”方式对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129师机关等重要目标进行“扫荡”。

在探明日军来意之后,彭德怀、左权等人连日召开作战会议,筹划对策。经研究,总部领导一致认为,从局部上看,八路军总部是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中,情势危急;但从全局上看,太行地区的众多抗日根据地如晋冀豫、晋绥、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等处,已经将此地日伪军团团包围,使其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要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支援作用,从敌军防御薄弱之处突围,八路军总部就可以继续指挥作战,发挥其重要的前指核心作用。

在战前,根据地军民对前一阶段反“扫荡”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加强战备工作,尤其是对紧急动员、轻装、宿营等内容进行训练,在总体上提升了根据地灵活应对“扫荡”的能力。各分区组织民兵武装,在敌人可能进犯的道路上设置众多秘密哨所,第129师主力部队则在总部统一部署下,做好转入外线作战的准备。

1942年5月14日,日军率先对太岳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及时撤出原驻地,转向外线破坏敌人的公路交通线,对其后勤补给线路造成威胁。5月30日,日军1支辎重队伍由黎城出发开往辽县,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一部在部分民兵配合下,在苏亭镇对其进行伏击,以负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40余人。与此同时,八路军第129师各部趁敌人出动“扫荡”、后方空虚之机,积极向敌占区进攻。5月31日,新编第1旅突袭长治机场,烧毁敌机3架;第385旅一部乘虚攻入五阳、黄碾等敌军据点,给敌人造成打击的同时减轻了内线反“扫荡”的压力。

在内外两线、军地双方的协同之下,八路军总部及时突围,保留了大部分有生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继续发挥指挥中枢作用。令人悲痛的是,左权在5月25日的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他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挺进敌后建立的第一批根据地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并逐步成为太行地区军民开展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作为主力部队的第129师,仅在1937年11月到1938年10月的时间里,就从出师之初的3个步兵团和教导团,发展到主力13个团、基干武装近3万人的作战力量。更重要的是,长期转战此地的八路军总部前指机关,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并着手建立兵工厂、报社、学校等其他单位,使该地区的抗战实力得到极大充实,也为下一步合并组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李梦蝶 周 一)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