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三战渔涝

2025年05月15日08:29    来源:中国军网

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上扶村,一座青砖围砌的农家小院静静矗立,这里便是解放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决定成立封川特派队,并在此设立了指挥部。

渔涝镇,位于封川县中部,四面群山环抱,中拥沃野平原,物产丰饶,水陆畅达,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1949年3月至7月,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在渔涝地区先后进行3次作战行动,建立了渔涝平原游击根据地,为封川县、开建县的解放奠定基础。

首战渔涝,威震封川。2月下旬,封川特派队侦察员化装潜入渔涝圩侦察,摸清了要害部门布防情况,并绘制了完整地形图。紧接着,通过内应协助,我军进一步掌握敌军兵力、装备等关键情报。

3月3日晚,经过周密部署,一支由绥贺支队主力、封川特派队等200余人组成的队伍,秘密包围了渔涝圩。

战斗打响前,当地民间武装首领杨祝娣以打牌、饮酒为由,将文德西乡乡长、渔涝商会会长等头目诱至谦和商号。

战斗打响后,我军4个战斗突击队迅速攻入圩内,分别向敌警察所、经济楼、当铺、乡公所等重点目标展开秘密运动。

警察所方向,我军派人假扮农民骗开大门,与守敌展开激烈交火。警长企图突围时被击毙,其余警士或降或逃。

经济楼方向,因有战士仓促开枪暴露目标,我军果断变偷袭为强攻。在机枪掩护下,战士们用巨木撞开楼墙,与守敌进行殊死搏斗。

与此同时,其他两路突击队,也成功占领了当铺、乡公所等要地。杨祝娣听到枪声后果断行动,控制住敌乡长、会长等头目。

战斗持续不到1个小时就宣告结束。我军毙敌警长1名,伤敌5人,俘敌乡长等2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和物资。我军随即打开渔涝粮仓,救济百姓,并宣布成立以杨祝娣为队长的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

渔涝首战告捷的消息很快震动了全县,昔日作威作福的反动势力闻风丧胆,一批地方武装纷纷前来投诚。这场精心策划的突袭战,让游击队在封川站稳了脚跟,为后续战斗夯实了基础。

二战渔涝,截敌粮船。首战渔涝后,为保存实力,游击队撤退至山区休整。但这次战斗令国民党反动当局惊慌失措。封川县长因担心封川特派队乘胜进攻杏花圩再来个开仓济贫,便急令将杏花圩强征来的公粮,秘密经渔涝水运至封川县城。然而,这一情报很快被封川特派队获悉。

4月4日晚,整个渔涝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封川特派队和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借着夜色掩护,准备向敌渔涝守军发起突袭。

渔涝圩外,我军抵达攻击位置后,以密集火力向敌守军猛烈射击。敌守军在游击队凌厉攻势下士气动摇,鉴于此前渔涝战斗失利的教训,他们没等天亮就纷纷弃圩逃跑。我军迅速部署,一边肃清残敌,一边派兵追击逃兵,很快便成功打入渔涝圩。

渔涝河道上,敌军押运着5艘满载粮食的木船,仓皇驶离渔涝向河口逃窜。我军果断边追边打,并分遣小股兵力监视杏花、莲都方向,以防敌人增援。夜色迷蒙,粮船在浅窄弯曲的河道中,只得缓慢前行。而护船的敌军浑然不知,游击队员早已抄小路急行军先行抵达石便村设下埋伏。

当敌粮船进入伏击圈,两岸的枪声骤然响起。埋伏在密林中的战士们如猛虎般跃出,迅速将粮船围得水泄不通。护船的敌军眼见退路已断,顿时乱作一团,有的丢下武器投降,有的慌不择路跳江逃跑。这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让游击队截获全部粮船、万余斤粮食,还缴获枪支弹药若干。得胜后的游击队继续开仓济贫,将半数粮食分给贫苦百姓,另一半充作军粮。

二战渔涝后,我军活动范围迅速扩展至贺江两岸,并在河口古榄、清水湾等地设立贺江流动税站,往日冷清的渔涝圩重新热闹起来,赢得了周边群众的支持,为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战渔涝,击溃“忠义军”。接连遭到两次重创的国民党当局不甘失败,妄图卷土重来。7月下旬,为夺回渔涝,国民党军100余人联合地方反动武装200余人,打着“反共忠义救国军”的旗号,气势汹汹地杀回渔涝。当时,游击队已撤出渔涝,回到冲里、鸡塘一带隐蔽。

敌军吸取此前败绩教训,进驻渔涝后加强戒备,将主力龟缩于易守难攻的文德书院和当铺内,同时在制高点均昌顶和广信桥增设岗哨。

为挫敌锐气,封川特派队和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决定趁敌立足未稳,向广信桥岗哨发动夜袭。

夜袭的当天21时许,60余名精干队员组成突击队,兵分多路向上扶、六袍方向秘密运动。接近广信桥时,手枪组首先展开行动,悄然摸向对岸的岗哨。因夜色深沉、桥面狭窄,一名队员失足落水,惊动了敌军。游击队当即转为强攻,机枪组一轮扫射,两名哨兵应声倒地,其余的哨兵纷纷弃哨鸣枪,向渔涝据点逃跑。混乱中,溃逃的哨兵与其巡逻队迎头相撞,误将对方当作游击队,竟自相射击。圩内敌军闻声大乱,文德书院、当铺和均昌顶的守军胡乱向四周扫射。

突击队见扰乱目的已达,便撤出战斗,隐入埇侣村后山静观其变。自相攻杀的敌军恐再遭袭击,遂各自逃遁。我军趁机再次占领渔涝。然而,反动派不甘就此罢休。8月上旬,国民党军趁我军在渔涝兵力薄弱、力量空虚之机,集结兵力再次进犯,并与游击队隔河对峙3日,枪战不断。第4天,敌军分兵3路大举进攻,游击队为保存实力,撤回香车、黄岗山区。

敌军占据渔涝后,强令当地百姓加入帮会,还勒索每人缴50斤稻谷作“会费”,致使民怨沸腾。然而,失去民心的敌军,始终惧怕神出鬼没的游击队随时夜袭,便于8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偷偷逃走。

此后,封川特派队、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桂东人民解放义勇总队合编为绥贺支队第6团,并完全控制渔涝平原,渔涝圩成为游击队的活动中心。

“三战渔涝”以其巧妙的战术运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粤桂湘边纵队以弱胜强的游击战经典战例。绥贺支队从此由山区走向平原,创建了渔涝平原游击区,建立起稳固的贺江两岸根据地,打开了封川、开建两县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后续解放战争积累了重要力量。(汤炎忠)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