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沂蒙精神: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诠释

吴荣生 吕晓玲

2025年05月09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沂蒙精神: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诠释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沂蒙精神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等重大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是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寓意深远的有机整体。沂蒙精神实质是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生动诠释,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鲜活体现,聚焦的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一与其他政党本质区别的显著标志。其中,“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是沂蒙精神的动力之源,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即革命战争年代党政军民之间以心换心、同向同行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奋不顾身投入革命洪流,无数先烈忠魂长眠于沂蒙热土;另一方面正是他们不懈奋斗的为民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党群干群军民一体共生、不可分割的关系状态,是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生死的生动展现,反映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导向和实际成效。沂蒙精神紧扣党和人民群众关系这一价值主题,是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成果和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曾动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沂蒙六姐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拥军支前女英雄群体。在对敌斗争中,她们主动挑起拥军支前的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运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有一次,接到在两天内将5000斤粮食加工成煎饼并运送到前线的紧急任务,她们带领大家争分夺秒赶进度,最终齐心协力把煎饼按时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烙煎饼期间,张玉梅一天没顾上吃饭,晕倒在鏊子边,醒过来喝了点水、吃上几口东西又接着烙起煎饼来;公方莲由于劳累过度,烙煎饼时打瞌睡手被烫伤了好几处,但她仍然忍痛坚持把煎饼烙完。据不完全统计,仅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清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为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军队一心为民的赤诚本色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赢得了沂蒙人民倾家支前、以命相托,构筑起坚实的大后方基础,共同谱写了气势磅礴的胜利史诗。陈毅元帅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1939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等率领机关人员转战来到马牧池乡东辛庄。被徐向前称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创办了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专门负责抚养抗战将士的子女。她挨村挨户打听,动员家有夭亡孩子的母亲抚养需要哺乳的婴幼儿,大点的孩子则由可靠人家进行照料。王换于积极发动群众,更是以身作则,动员两个儿媳抚养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徐向前的女儿小何等几个孩子。在她们的感染和带动下,4天多的时间,27个孩子全被安排妥当。王换于对儿媳们说:“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并定下了“烈士孩子先吃奶”的家规,自家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饥病交加而夭折。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所体现的“先公后私、舍家为党”的精神风范,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息息相通、紧密呼应,彰显了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在革命根据地,我们党除旧弊、树新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沂蒙妇女则把对党和军队的感激之情,转化为革命自觉。被称作“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幼年时因病致哑。1941年11月4日,她在“团瓢屋”(低矮茅屋)附近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她急忙将小战士掩藏起来并巧妙躲开日本兵。小战士因失血过多已经陷入昏迷,明德英来不及生火烧水,尚处在哺乳期的她,敞开伟大的胸襟,将一滴滴圣洁的乳汁滴进小战士的嘴中。小战士得救后,明德英与丈夫每天为小战士清洗创口,又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给他补充营养,直至半个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1964年,毛泽东观看由明德英等真人真事改编的京剧现代戏《红嫂》后说,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除明德英外,还有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发动30多名姐妹卸下自家门板当桥板、跳进冰冷河水中用身躯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她们以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铸就了永恒精神,用大爱书写“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时代华章,成为沂蒙精神耀眼夺目的闪光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奋斗、担当、奉献甚至牺牲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政治底色和价值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色,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不忘历史,方能更好开辟未来。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百姓心为心,自觉以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进一步凝聚起党群、干群、军民同心同德同进的磅礴伟力。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