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15:02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初春,青衣江畔已铺上淡淡的青绿。乐山市夹江县青衣街道青衣江村8000亩枇杷林里,枝叶间一颗颗绿色的小果初露“头角”,长势喜人。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组织统一疏果套袋了。4月底,第一批枇杷就能上市。”青衣江村集体经济强村公司负责人刘玉香一边掰开枝叶查看枇杷长势,一边喜滋滋地对记者说,2024年,公司通过枇杷鲜果及农资销售,收入达600万元,实现利润约62万元。
青衣江村是乐山市持续释放“党建引领强村公司健康发展”政策红利的受益村之一。去年10月,乐山市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党建引领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九条措施(试行)》(以下简称“九条措施”),聚力破解强村公司在人才、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让数个“青衣江村”走上强村富民新路。
“人才+要素” ,多管齐下补齐发展短板
2月24日上午,乐山市井研县集益镇雨台村200余亩集体果园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在为春节前已采摘完毕的柑橘树修枝、施肥、打药。
“在强村公司的管护下,园里的春见去年卖了110余万元。”在场的集益镇党委副书记周东说,去年7月,集益镇雨台村、黄马村等7个村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井研柑橘出川强村农业服务中心,7个村抱团,整合了片区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局面。
为了解决强村公司谁来管、怎么管等“乡村缺人”问题,按照九条措施中对选优配强强村公司经营管理队伍的相关建议,井研柑橘出川强村农业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引进了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马旭东。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果园里指导村民施肥。
虽然到强村公司时间不长,但常年从事农资销售、熟悉柑橘产业的马旭东对公司的发展早有谋划:“井研县是全国优质柑橘基地,集益镇处在百里柑橘产业环线上,柑橘销售是强村公司的主业,下一步公司将打造精品果品牌统一包装,另外还可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承接政府小型项目等。”
除了引进职业经理人,破解强村公司人才瓶颈,九条措施中还有“精髓”。其中,从全市国有企业统筹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到强村公司挂职“强村经理”,整合各部门力量,为强村公司组建涵盖技术指导、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市场拓展等业务的“发展服务团”,便是一套独创经验。
在犍为县玉津镇爱国村,乐山苏稽新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选派的“强村经理”张科自去年10月入村挂职以来,借鉴国企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了该村犍为县裕农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内控制度,并借助原单位渠道,积极为公司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接资源与业务。在五通桥区冠英镇挖断山村,乐山市商业银行五通支行公司业务部副主任张杨挂职该村五通桥区姜禾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强村经理”后,根据强村公司及农户具体需求,提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并建立起“政银企”三方协调沟通机制。
“强村经理”蹲点促发展有成效,“发展服务团”巡回指导同样“给力”。“自去年10月,县里组建‘发展服务团’后,犍为县税务局清溪分局局长魏世波带领团队多次到村里开展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强村公司的财税管理。”爱国村党委书记李强对记者说。
人才短缺,是多数乡村发展的一大短板。九条措施提出后,乐山市已有11家市属国企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到11个县(区)担任“强村经理”。每个县(区)全覆盖进行“强村经理”选派和“发展服务团”组建。“‘强村经理’‘发展服务团’整合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强村公司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也为组织锻炼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供了重要渠道。”乐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强村+供销”,破融资难题拓宽发展空间
融资难、路子窄一直是制约多数强村公司长远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但青衣江村却在政策与机遇的双重“利好”下,探索出一条破解之道。
青衣江村集体经济强村公司又名青衣江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强村公司与供销社为何“结缘”?两者的组合产生了怎样的叠加效应?
“几年前,村里的农业技术队在开展服务时,正好碰上到村里开展‘三农’服务的夹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工作人员。大家一商量,既然都是搞农业服务,不如合作谋发展。”刘玉香说出了缘由,“这正好与市上、县上支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吸引国有、社会资本参股强村公司经营的政策不谋而合。”
与供销社合作,好处在哪里?
“最明显的优势便是降本增效。”夹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徐贵春说,基层供销社在农资供应上有渠道优势,合作成立强村公司,统一服务农户,可降低农户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成本,保障农资产品品质。
于是,奔着合作共赢的目标,2021年9月,注册资本40万元,村集体、合作社、供销社分别持股75%、12.5%、12.5%的青衣江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后,围绕当地枇杷产业,整合各类资源,开展“选种育种、种植管理、农资供应、统防统治、产品销售、金融惠农”一条龙服务,不仅保障了夹江枇杷稳定优质的品质,还成功打造“青衣有果”品牌。
“有了标准化的服务和统一的品牌,现在村里枇杷卖得好,一亩可卖2.5万元。”青衣江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宛志勇说,“为了解决强村公司经营产品单一及渠道狭窄的问题,市上发布九条措施,进一步鼓励强村公司大胆探索经验模式,拓宽经营范围。于是我们在延链补链上再发力,开发了枇杷膏、枇杷酒、枇杷蜂蜜等高附加值产品,让枇杷再提‘身价’。2024年,全村枇杷产业综合收入超过9000万元。”
“集体+群众+干部”,利益“三赢”激活发展动能
“7800元奖励资金虽不算多,但让干部们吃下了一心谋发展的‘定心丸’。”说起2月19日确定的奖励资金兑现方案,李强满面笑容。
2023年,爱国村成立犍为县裕农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公司通过经营盘活村里闲置土地1000亩、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实现净收益26万余元。
但眼看着强村公司有起色,干部却快留不住。“成立强村公司后,参与经营管理的村干部兼职不兼薪,一定程度挫伤了一些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爱国村党委副书记刘茗说。
村里留不住能人,何谈集体经济发展?就在关键时刻,市上出台的九条措施打开了政策“前门”。
“一整套激励机制,犹如一场留人用人的‘及时雨’,提振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李强说,“按照九条措施规定,‘三项指标’(经营收益、净收益、货币资金存量)均超过10万元的强村公司,可将不高于20%的营业利润,作为村干部参与经营管理的创收激励。爱国村恰好符合条件。”
作为“规范激励创收”的第一批试点,2024年11月,爱国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奖励资金分配方案,将15%的经营收益作为村干部参与强村公司经营管理的创收激励,李强在内的5名参与强村公司管理经营的村干部分别获得7800元奖励。同时,按照九条措施规定“原则上,强村公司当年捐赠帮扶、公益福利、分配分红等支出不低于对村干部的创收激励总额”,2024年,爱国村从利润中提取12万余元用于村级道路维护、困难对象慰问、群众二次分红等。
“此外,按照创收等级,参与经营的村干部还将获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的补助。这让能干事、敢干事的村干部充分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消除了顾虑,实现了集体利益、群众利益、村干部利益的‘三赢’。”犍为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张微微)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