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振
2025年03月31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收藏一封跨越69年的授衔“请柬”,“请柬”信封长22.8厘米、宽11.8厘米,大红底色,正中间烫金方框内书写着“白冠英同志”,“请柬”信封正面偏左一侧中下方印有“第三步兵预备学校”,无任何图案,朴实大方。在“请柬”的信封里,有红色硬卡纸、粉色硬卡纸各一张,上面用仿宋字体印有授衔、庆祝授衔酒会时间、地点,在“请柬”信封硬卡纸中间还夹有一张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校长兼政委陈赓的题词卡片。
红底色硬卡纸上印有:“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命令,订于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七日,在第三步兵预备学校驻地举行授衔典礼。由昆明步兵学校校长徐其孝少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尉官军衔。请届时参加接受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预备学校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日”。
粉色硬卡纸上印有:“订于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七日下午四时半在第三步兵预备学校小礼堂举行庆祝尉官授衔酒会,请届时光临。 徐其孝 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三日”。
题词卡片为:“努力学习革命知识,锤炼自己,为人民服务,为争取全中国的解放而奋斗! 陈赓。”
根据档案记载,白冠英于1950年5月在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办学)毕业后,先后到云南航空站二连、航空站参谋处秘书股、云南军区第一速成小学、西南军区第三速成中学工作,1954年9月,奉命调入第三步兵预备学校任文化教官。根据1955年授衔标准,受邀参加由昆明步兵学校校长徐其孝少将代表国防部部长为本校尉级军官在小礼堂举行盛大的授衔宴会。
军衔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外在展现。我军在军衔拟制过程中,着重参考了苏联以及辛亥革命以来各时期的军衔制度,起草过程中聘请苏联顾问指导,从1952年最初的6等20级军衔等级的设置调整至1955年最终确定的“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兵”的6等19级军衔等级制,前后经过三次调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衔制度。
在这封“请柬”中,还专门在中间插入了一张卡片,上面有陈赓关于“努力学习革命知识”的题词。这是因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除了授衔以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军队的文化素养。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步兵预备学校等一批初级军事学校广泛建立起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预备学校”(以下简称预校)创建于1954年5月,这所军校是以西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为基础,重新组建的第三步兵预备学校。预校由昆明军区代管并负责组建,校址设在昆明市宜良凤鸣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科学校”旧址。预校设有政治教育系、军事教育系、文化教育系,训练对象是从全军部队老战士以及正、副班长中挑选出来的,工农出身立过战功的党团员,主要以文化教育、军事基础训练和贯彻部队建设正规条令条例为主。1954年7月份招收第一批学员,8月份正式开学上课,首批学员毕业后送入昆明步兵学校学习。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全国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建设的号召,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工农业生产比较落后,针对省内不生产氮肥的状况,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在云南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化肥厂,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预校。5月,中央军委命令预校全体官兵支援农业,化肥厂定名为“驻昆解放军化肥厂”。10月,预校全体官兵正式办理转业手续,退出现役。至此,该校结束其办学历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