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达
2025年02月21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饱含深意的致辞,指出:“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冰城’,是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源地。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在哈尔滨以及黑龙江的成功实践与卓越成果。
“炙热”的冰雪: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黑龙江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从“冰世界”到“雪天下”,从银装素裹到冰雕玉砌,从中央大街面包石上的游人如织到冰封江面嘉年华里的纵情欢笑……徜徉于这片冰天雪地的热土,触摸着色彩斑斓的生活和积淀丰厚的文化,投入“尔滨”开放包容的怀抱,人们深切感受到“双亚冬之城”的城市精神和品格。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黑龙江省累计接待游客2626.3万人次,实现游客花费336.5亿元。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创新高,而这只是哈尔滨整体发展与自身特色的一个缩影。“冰城”之热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来自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贯彻落实,来自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以及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
思路一变天地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次就冰雪运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冰雪事业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从《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到《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冰雪运动走向全国各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业兴则百业旺。黑龙江是冰雪大省,近年来坚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加快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冰雪“冷”资源持续释放经济“热”效应。哈尔滨将冰雪产业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冰雪装备产业为例,哈尔滨近年来突出发展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冰雪运动装备体系和以索道、魔毯、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体系,拥有制造、研发、服务等五大类2000多家冰雪企业。
品牌根系文化魂。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深厚的冰雪历史文化底蕴。1963年,哈尔滨市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1985年,中国第一个冰雪节在哈尔滨诞生。1999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盛大开园,成为世界冰雪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如今,冰灯游园会已走过60余年历史,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举办41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连续举办26届……一系列特色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景观,更让各地游客切身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和激情。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因地制宜,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由技术创新实现革命性突破,由生产要素创新实现更合理配置,由产业创新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雪还是那片雪、冰还是那块冰,但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却正与时俱进、提质升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哈尔滨冰雪文旅产业实现了迭代创新,推出“全季化”冰雪旅游模式。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的结合,不仅保持了优质的传统项目,更是通过夏季的冷气体验、冰雪文化展示和温泉等项目,有效延长旅游季节,吸引“全季候”游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哈尔滨冰雪文旅产业不断引入高科技元素。各滑雪场和冰雪景区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游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哈尔滨之美重在秉持与体现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冰雕雪景、美食歌舞、建筑街巷、民族特色……无不展示着“尔滨”独特的文化魅力。
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纽带
习近平主席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冰雪运动的魅力,关键在激情和协作。我们要携手共进、共谋发展,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不竭动力。”本届亚冬会以冰雪为缘,以友谊为桥,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人类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价值追求。
亚冬会期间,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体育健儿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突破自我、展现风采、成就梦想、收获友谊,合力书写了亚洲冰雪运动新的篇章。作为东道主,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团结合作、平等尊重等理念,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亚冬会,各国体育健儿竞相比拼,深化了友谊。这里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所有参与者促进交流、增强共识的人文窗口。“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在本届亚冬会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也完全可以通过良性竞争追求自身发展,共同营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局面。
作为本届亚冬会举办地,哈尔滨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对外开放悠久历史的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众多地标建筑都体现文明的交融。哈尔滨的对外开放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历史发展变迁,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坚决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施“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大力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近年来,哈尔滨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举办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品牌活动,与28个国家的37个友好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
继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后,时隔29年,亚冬会重回哈尔滨,为这座美丽城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注入了强大动能。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哈尔滨冰雪旅游经济与冰雪文化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为城市及区域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光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文明也各具风采”,每一种文明都根植于自身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积淀、精神追求与存在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厚植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和合共生的土壤,才能画好世界人民的“同心圆”,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09 版)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