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周锡生、何秋萍夫妇保护柳城彩调
本报记者 张云河 李维俊
2025年02月20日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周锡生在柳城县实验小学辅导学校彩调社团的学生。 |
![]() |
彩调班中午下课后,周锡生和何秋萍与不回家的孩子一起吃饭。 |
![]() |
周锡生夫妇展示彩调双人绣球扇舞。 |
“白白的萝卜土里埋,青青的菜叶排队排……”7岁的梁淼唱起彩调“钱牌腔”,有模有样。孩子的彩调老师,是73岁的周锡生和67岁的何秋萍夫妇。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传统戏剧,柳城彩调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彩调俗称调子,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靖西村是柳城彩调发源地,当地有名的“调子窝”。周锡生与何秋萍正是靖西村人,一生与彩调结缘。
上世纪70年代,靖西大队文艺宣传队擅长彩调,在十里八乡出了名。“一年演30场,乡亲们人山人海,鼓掌热烈,哗哗响!”曾任宣传队队长的周锡生说。
不知从何时起,柳城彩调开始没落。2009年,时任广西彩调剧团编剧的周锡生回乡调研,行走10个乡镇,发现只剩不到100人会唱彩调。“没有年轻人,都是老年人。”周锡生忧心忡忡,“后继无人呐!”
“抢救柳城彩调,刻不容缓!”2010年,他和妻子回到靖西村,创办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抢救性保护柳城彩调。夫妻俩将自家老宅改造成彩调室内排练厅和室外排练场。“砖头都是我俩用翻斗车一车车推回来的。”何秋萍说。
传承得从娃娃抓起。2013年,夫妇俩创办“老还童”彩调剧团少儿彩调班,坚持公益性质,吸引4岁到10岁的孩子学习彩调。“千学不如一练,一练不如熟演”,从绣球扇、遮羞扇、十字步,到“板、腔、调”3种唱腔,他们一招一式教,孩子们一板一眼学,教得热情,学得认真。
建排练场、买道具、做服装……这些年,老两口为保护彩调花了10多万元积蓄。
2019年,彩调班里的韦寅洁、黄嘉善小朋友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表演的彩调传统戏《王三打鸟》选段“四门摘花”大获成功,被授予“地方戏业余组金花”称号。“获奖那天,老周笑得比孩子还高兴。”何秋萍说。
如今,少儿彩调班已是第六期。这些年来,夫妻俩公益培养了200余名彩调少年,孩子们累计获得各类奖项40多个。在一声声稚嫩的传唱中,彩调迎来新生。
到柳城中学为彩调社团授课,到柳城县实验小学策划彩调课间操,教柳城县老年大学的老人们排练彩调《刘三姐》盘歌……直到现在,周锡生和何秋萍还奔波在抢救、传承、保护彩调的路上。“只要我们还有口气,就会继续教下去!传给下一代,让彩调代代相传。”两位老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0日 0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